張大春:藏天下錄:律師撲殺佛子 - 張大春

張大春:藏天下錄:律師撲殺佛子 - 張大春

鄭綮是唐晚一代頗負盛名的人物,他好詼諧,常作一種藏着俏皮謎語的詩,謂之「鄭五歇後體」。據說他當廬州刺史滿差之後,累積了百萬家產,都放在州庫裏。日後強盜來掠城,知道州庫裏藏着是「鄭使君」的錢,便不加劫犯,其官聲可知。後來鄭綮還當上了宰相,宗戚姻舊不免詣門稱賀,鄭綮搔着腦袋留下兩句名言:「『歇後鄭五』作宰相,事可知矣!」
鄭綮的《開天傳信記》一卷是一部很有趣味也頗見深致的筆記,我們常在童話和戲曲裏看到的〈唐明皇遊月宮〉即出於此。
在《開天傳信記》中,我最喜歡的一則是講宣律法師的,一篇三百字,剛好抄滿一張藍絲熟宣小楷紙。故事不先說宣律,而說三藏法師從天竺回中土,唐太宗問他可找着了歇腳的地方,三藏說:「我在天竺的時候就聽說西明寺有位法師叫宣律,持律第一,願意依止於彼處。」太宗許可了,三藏便往西明寺,和「禁誡堅苦,焚修精潔」的宣律住在一起,成為「道侶」了。
可是這故事裏的三藏和史料、小說裏記載的形象很是不同,他「飲酒食肉,言行粗易,往往乘醉而喧,穢污絪席。」這讓宣律很不高興。直到有一天夜半,宣律從身上捫着了一個蝨子,正要往地上扔,三藏忽然逞其半醉之態,高聲喧嚷:「律師撲死佛子!」宣律這才恍然大悟:三藏的確是個前來點化他的神異之人,趕緊整衣下拜,從此以師禮事之。
據傳宣律還有旁的奇遇。有一次夜行,打了個踉蹌,眼見要從石階高處跌落之際,登時感覺有人握住、也撐起了他的腳掌,低頭一看,是個少年,宣律問他的來歷,少年說:「我不是常人,而是毗沙王之子哪吒太子,為了護法而擔任你的隨扈,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宣律忘了自己差一點摔死,卻道:「貧道修行,無事可以煩擾太子;如果有甚麼可以讓我作作佛事的東西,倒是想像太子討請。」太子隨即給了宣律一枚佛牙,為之建寺供奉,即崇聖寺是也。
我給學生上小說課,講到場面調度(miseenscene)時常會舉這個例子。故事的主角是宣律,卻有一半的篇幅在說三藏,另一半裏頭還有一半則在顯示哪吒太子的神通,這是中國傳統小說極精妙的一個章法,筆記故事的佈局不一定會在西方小說概念裏的主人翁身上敷重彩、着濃墨,原本「應該」被強調的人物總是若隱若現,周旋於旁敲側擊的次要人物之間,甚至經常處於被動和潛匿的地位,真正流露神采的反而是那些次要人物,他們支撐起敘事的主幹,帶來懸疑和驚奇,而於終局之際,讓讀者忘記那神悟式的發現究竟屬誰──我感覺這也帶有「歇後」的謎趣。

我把這張小楷字所寫的送給一個經常上我的節目律師朋友,他看到抄錄的書名,又迅速掃了一眼內文,很驚訝地說:「為甚麼會寫《開天傳信記》呢?看起來像是佛經嘛!」
「是的,因為律師總是撲殺佛子。」
文:張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