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伯患上末期胰臟癌,醫生按其病情的發展,表示凌伯的壽命約餘下三個月時間。得到醫護同工一直的陪伴和家訪,凌伯和家人已有心理準備,一起面對死亡的逼近。
這天凌伯家人向醫務社工問道:「聽說人面對死亡,會有靈性的追求,但凌伯沒有甚麼宗教信仰,我們都不知從何入手照顧他靈性上的需要。」醫務社工向他們表示每個人對生命的意義都有獨特的體會,最重要是整理其對生命的領受,若空談人生意義實在太抽象了,遂建議他們藉着整理相簿及製作小冊子回顧人生大事,以整合和分享生命的價值。
與家人製作紀錄冊
於是凌伯和家人着手整理凌伯的人生紀錄冊,把凌伯重視的人生片段和經驗,以相片、圖畫和文字等方式來表達,凌伯的孫女小倩更在文字旁邊畫了不少圖畫,把凌伯和家人逗得笑不攏嘴。
製作紀錄冊期間,凌伯表示最喜歡和家人一起的就是吃飯的時間,亦為曾任海員感到驕傲,當逐一細算人生種種時,凌伯感到此生無憾,家人對凌伯的付出深表感激,而凌伯亦感到欣慰。凌伯細味人生時,分享最重視的人生價值就是頂天立地和知足常樂,並以書法寫出他的人生座右銘:「豈可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家人把座右銘裱在相架中,掛在大廳立為家中傳承。
撰文:善寧會
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