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殺人或因思覺失調

失控殺人或因思覺失調

【本報訊】昨日涉嫌弒母殺妹的15歲疑兇是個乖乖仔,本身無精神病紀錄,事後未有交代行兇動機。精神科醫生丁錫全指血案罕見,涉案青年本身家庭融洽,無明顯行兇動機及精神病紀錄,突然失控行兇,極可能患上思覺失調。他說事件反映社區隱性精神病患者的問題。這類病者從無求醫,因此無患病紀錄,何時病發無人知道,如同都市計時炸彈。

可能有毀滅型人格

丁錫全指思覺失調病者年齡多介乎15至25歲,患者會出現幻聽、幻覺,妄想被跟蹤,迫害,加上思緒混亂,可能因感覺被人傷害而做出自衞行為,但患者因未必能控制自我行為,其自衞行為演變成攻擊行為,弄出人命傷亡。
現時醫管局今年接獲平均1,000人次,因患思覺失調求醫,丁錫全引述年前本港一項關於嚴重暴力案件犯事者的分析報告,指八成犯案者本身無患精神病,亦無精神病紀錄,餘下兩成有精神病犯事者中,八成一直無求醫,他指這些隱性精神病患者如同都市計時炸彈,昨日事件可能亦是這類個案。
本港犯罪學者黎定基指,疑兇極可能有毀滅型人格(destructivepersonality),亦不排除受一些電腦線上遊戲影響,刺激情緒,造出毀滅他人殘暴行為。
黎定基稱,有毀滅型人格的人本身性格較內斂,不願與外間世界妥協和合作,但實際上可能性格偏激,當遇到刺激,個別人士可能會大發脾氣,若不能控制情緒出現失控,他可能會造出自己認為唯一,及最簡單直接解決問題方法。部份人會威嚇別人,最極端及不幸的後果可能是自毀,或毀滅他人,結果往往導致錯手殺人,釀成無可挽回後果
黎不排除若事主本身有兇暴性,再加上受到近期發生的其他血案刺激,及本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或不如意,都有可能刺激其情緒致失控,做出兇暴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