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季不良貸款雙降

中國上季不良貸款雙降

【本報訊】內地9.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新增貸款、8萬億元地方融資平台債,去年以來的一系列天文數字,令市場擔心銀行風險「一觸即發」。中銀監會昨公佈,截至第二季末,內地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3%,不良貸款餘額為4549億元,「雙降」趨勢暫為市場打下「定心針」,但專家指地方債務及房地產貸款中長期風險不可小覷。

地方融資風險兩年內浮現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廖強表示,計入政策性銀行、信用社等機構,整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約在3%至4%,預計年底前將保持這個水平,但若經濟增長放緩,不良率會進一步上升,至2012年底前升至10%之上。他指出,地方融資平台債務、樓市調控下的房地產貸款,以及加薪和人民幣升值壓力下的出口企業貸款,在未來幾年都有可能成為壞賬。
交銀國際銀行業分析師李珊珊也認為,去年地方融資平台和房地產貸款都是中長期貸款,銀行的潛在風險在未來兩年內將會顯現,不過政府可通過動態調整消化壞賬,例如允許地方政府出售資產、改變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支付方式、或允許地方政府發債。
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約佔銀行體系貸款的18%至20%,廖強認為風險「很大」,因為借款人信用質量存在疑問,還款能力虛弱,雖然可從地方政府獲得資金支持,但支持的力度、意願取決於經濟好壞,若地方政府只提供有限的支持,則融資平台貸款將令不良率上升4至6個百分點。

信貸增逾15%內銀需集資

不過,中國銀行業的「消化能力」較強,廖強表示,銀行盈利每年可以消化350基點的不良貸款率,加上強勁的流動性以及資本實力,令銀行有能力和時間緩衝壞賬,故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出現銀行危機。不過,若信貸增長超過15%,銀行就會出現資金壓力,故近期內銀集資是有需要及正面的。
從7.5萬億元的新增貸款目標來看,今年信貸增速約在18%。不過4月以來,招行(3968)、中行(3988)、交行(3328)、建行(939)及工行(1398)已紛紛啟動或宣佈融資計劃,農行(1288)更是完成巨額世紀招股,令銀行資本實力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