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人民幣滙改5周年,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此刻建議國會,希望他們在中國滙率政策採取強硬措施前要三思,他個人傾向與中國對話,鼓勵中國增加人民幣滙率彈性,因為這符合中國自身利益。
伯南克籲軟招促人幣升值
伯南克果然明白對中國不能「硬攻」。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昨在人行網站上撰文稱,未來可嘗試定期公佈名義有效滙率,引導公眾改變主要關注人民幣兌美元雙邊滙率的習慣,逐漸把有效滙率水準作人民幣滙率水準參照和調控參考。
胡曉煉表示,中國有管理的浮動滙率制度要從一籃子貨幣的角度看滙率,不片面地關注人民幣與某個單一貨幣的雙邊滙率,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就是要實現國際收支大體平衡,同時,要根據經常專案主要是貿易平衡狀況來把握對滙率浮動的管理。她在文章中指出,參考一籃子貨幣與盯住單一貨幣相比,更能發揮調節進出口、經常項目及國際收支的作用,也更能體現出滙率上下浮動的特點。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表示,目前市場上普遍存在將人民幣單一兌美元滙率變動,就判斷為人民幣滙率升值或貶值,人行此次表態就是對這種簡單預判的澄清。中國央行希望引導大家注意到,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但兌一籃子貨幣的滙率可能是貶值的;不要只盯着人民幣兌美元的走勢。
高善文估計,人行言論也有可能是在為下半年加快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速度而做的輿論準備,也是對近期國際壓力加大的一種回應。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表示,市場不應低估中國政府對滙率改革的決心;而下半年中國貿易順差規模可能繼續擴大,人民幣將面臨進一步的升值壓力。王慶稱,現在滙率很大程度是政治問題,調整國際經濟失衡必須要調整滙率,有順差的國家就需要升值。6月中國貿易順差為200億美元,明顯高於市場預期,為九個月來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