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Facebook為甚麼在中國「非死不可」? - 李平

蘋論:Facebook為甚麼在中國「非死不可」? - 李平

全球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創網六周年之際,活躍用戶突破五億大關,網站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Zuckerberg)信心滿滿,誓言要擔起讓世界更開放、交際更方便的重任。但是,Facebook遲遲未能進軍網民人數最多的中國,反而被戲稱為「非死不可」。顯然,只靠一己之力,Facebook與Google、Twitter、Youtube等網站一樣,無法攻穿中國的網絡長城。
中國官方早前公佈,至今年6月,內地網民已增至4.2億,以手機上網的就有2.77億。如此龐大的市場,豈有網絡公司不垂涎?Facebook創網之初,中國網民還是可以瀏覽的,至2008年網站才被屏蔽,也正是在這一年6月,Facebook正式推出簡體中文版。今年3月,Google撤離內地之際,有獵頭公司聲稱受Facebook所託招募中國區總經理,Facebook似乎吹響了進軍中國市場的號角,但結果仍是只聞樓梯響。
對Facebook進軍中國市場,內地IT界人士並不看好,除了同業相互排斥的因素之外,眾所周知的問題在於中國當局對互聯網的監控制度。互聯網最偉大的貢獻,在於實現資訊的快速流動,資訊流通越快越無阻礙,就越能昭顯其價值。
但在中國當局對網絡資訊的嚴格審查、屏蔽之下,不管是搜尋訊息的Google、分享影像的Youtube,還是及時傳遞訊息的Twitter、搭起交際網絡的Facebook,訊息都無法快速、自由流動,中國網絡的防火長城始終是這些網站巨人無法跨越的。
尤有甚者,作為中國政府智囊的社科院,本月初發表《新媒體藍皮書》時,點名指Facebook等社交網站「被西方國家情報機構所利用以試圖顛覆他國政權,其特殊的政治功能讓人心生恐懼」,還提及去年新疆「7.5」騷亂時,Facebook有群組呼籲全球支持疆獨的人一起行動。儘管Facebook還未進入內地市場,官方就如此以個別言論、個別事件而予以全盤否定,看來真的是「非死不可」。
在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框框之外,Facebook、Twitter、Youtube這類新興網站就算能夠進入中國市場,也要面對山寨網站的競爭和排斥。模仿他們的運作模式,包括網站界面、用戶管理模式都照抄的社交網站、微博、影像分享網站,早已被推廣開來。強龍難壓地頭蛇並不奇怪,有內地門戶網站的高層揚言:「Facebook進軍中國注定要失敗。」
面對中國當局設立的防火長城,面對中國同業的模仿、抄襲,不諳中國國情的Facebook想攻陷中國市場談何容易?依託本土團隊經營,可能是避免水土不服以致「非死不可」結局的良策。但如果中國政治環境、經營環境不變,Facebook想在中國市場分一杯羮,難免與Google一樣,要陷入是否遵守中國限制言論自由的法規的天人交戰。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