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陳寅恪牛十倍 - 焦國標

他比陳寅恪牛十倍 - 焦國標

一九五三年,中共中央歷史研究委員會決定在中國科學院設立上古、中古、近代三個歷史研究所,擬請陳寅恪任二所(中古所)所長。陳寅恪開出的條件是「允許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馬列主義,並不學習政治」,否則拒絕接受此職。陳寅恪此舉被譽為「孤傲與倔強,骨氣與膽量」。近日拜讀蕭若枝的〈守住紅豆田的戰士〉一文,發現有一個人比陳寅恪牛逼十倍。誰?基督徒吳維尊。
吳維尊一九二六年生於浙江東陽,清末名臣袁昶(庚子事變因主和被慈禧太后處死)的外孫。出生時母親為他取名以巴弗。以巴弗是一位曾與聖保羅一同坐牢的基督徒。一九四九年「解放」後,虹口區政府組織中小學教師學習社會發展史,學習完畢時,每一個人都要寫總結報告,吳維尊經過禱告,寫道:「通過這次社會發展史的學習,我認識到,這個從猿到人,一直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的發展史,是一篇大謊話。」
政治老師說:「你們所信的神,是反對科學的!」吳維尊回答說:「老師啊,真正的科學規律是神在創造天地萬物之前就制訂妥當的。天地萬物都是按照神定好的規律運行的。今天的問題,不是神反對科學,而是人想利用科學來反對神。」
基督徒飯前必謝恩。一九五七年反右運動中,吳維尊仍然堅持每吃飯必謝恩禱告。星期天,全校教師要到附近農村勞動,他卻要請半天假,理由是《聖經》教導我們「要聚會敬拜神」。不久,吳維尊便被下放到郊區農村勞動改造。在那裏,小組組織學習,「促使幹部改造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人生觀」,吳維尊卻在小組學習時公開發言說:「我是一個基督徒,且永遠是一個基督徒。我不可能,也不打算改造和轉變自己,成為馬克思主義者。我沒法響應黨中央對我的號召。」

人格資源超越傳統圈子

一九六四年七月三十日,吳維尊被捕了。一進監獄,他就為自己定了一個在屬靈的爭戰中必須堅持的戰鬥原則,即「不回答,不交代,不認罪,不悔改」,最終被判無期徒刑。
一九八七年,官方以他「確有悔改表現」釋放出獄。他不答應,說他二十多年從沒悔改,因而決不離開監獄。獄方沒辦法,只得在監獄大牆外為他收拾一間十四點六平方米的陋室,讓他在監獄外「服」無期徒刑。他的邏輯很簡單:他沒有「悔改」,不能接受政府強加給他的因悔改而獲得的釋放。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吳維尊在監獄邊上住了十六年的陋室裏安詳辭世,被愛他的主接去。
當今中國知識界的人格資源仍然局限於像王國維、陳寅恪這樣的傳統士大夫圈子裏,實際上,中國基督徒殉道者的人格力量不知比王國維、陳寅恪的強大多少倍。這是一個精神富礦,希望更多的人留意。

焦國標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前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