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增長出現放緩迹象,觸動了市場的神經線。可不是嗎?除了經濟體系及人口數目較特區小得多的新加坡,還有哪處增長仍有10%以上水平?內地被認定為金融海嘯後,拯救全球復蘇的救世者,故只要有啥輕微失望的消息,美資大戶絕不會放過任何狙擊的機會,要不然,那些QFII何來入平貨的機會!
美滙貶值利減債
美資大鱷的伎倆,不外乎在人家的地方製造泡沫,或弄出個恐慌拋售潮,好讓他們從中取利。華府當然是幕後黑手,世界越多紛爭甚至戰亂,山姆叔叔得益越多,其經濟便越發達,否則天文數字的負債,「十代」也償還不了。
此外,理論上美元貶值越多,對華府及其跨國企業越有利。美元滙價下滑,實質上是減少外債的最佳及簡單手段。故此,年初歐豬五國債務問題擴大,令歐元貶值,而美滙指數因受惠資金流入及避險情緒,上月較年初曾大漲逾13%,乃雷曼爆煲後最大一季升幅。倘若歐元再持續下滑,只會令德國出口企業及整體經濟得益,反倒影響自家的長遠利益。
債息瀉衰退之兆
最新形勢乃美國聯儲局表示,對未來經濟前景漸趨保守,尤以失業情況最為嚴峻,另外歐洲減赤措施亦對美國經濟有一定影響。多項美國數據實在也令人目不忍睹,倒是數家銀行的業績細節告訴投資者,銀行業盈利前景與特區金融業同樣一片陰霾。數據及盈利前景不濟,華爾街難免回落,但最重要是,上周兩年期國債孳息率跌至歷史新低的58.9基點,而美元利率期貨及聯邦基金利率期貨亦創出合約新高。
債息及預期引伸利率下瀉,乃衰退預警之兆,且看明晚伯南克出席半年一度的國會聽證會,又如何可以保持樂觀?今晚加拿大央行料將加息,但不宜持有加元;周五公佈91家歐洲銀行的壓力測試,應該不成問題,但總括來說,勝預期的美國企業盈利比例應有所下降,股、滙及商品短期有壓力,在中國暴雨吹襲前,務請做好防「熊」措施!
丁世民
敦沛期貨行政總裁
王良享、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