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 - 李怡

《邊緣》 - 李怡

今年書展我有兩本新書,一本是先前提過的《段子》,另一本是我寫的「蘋論」的第二本選集,大概前一本《放逐》沒有害出版社賠本,所以又選輯了這本出版,取名《邊緣》。取這名字的原因是:
在中國大陸經濟崛起並逐漸財大氣粗的這些年,香港政商界的主流意識是「向錢看」,在經濟上向內地靠攏的同時,政治和社會意識也不斷向中原意識傾斜。主流派最常說的話是:香港不要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被邊緣化。甚至有人發出「宣言」,說為此香港人要改變固有的價值觀和行為。
然而,無論祖國強大不強大,香港從來就處於中國大陸的邊緣,而自從一百多年前,香港成為殖民地之後,香港的邊緣地位反而使香港有自己生存發展的空間,更是從楊衢雲、孫中山起,百多年來一直是推動中國大陸建立民主自由人權社會的基地。八九六四和回歸後,這種從邊緣關懷中原的社會意識並無大改變。隨着香港與中國大陸在經濟文化上的聯繫密切,源自殖民地的香港人的價值觀影響大陸,而中國大陸的價值觀也漸漸改變香港。08年台灣大選後,大陸網頁有一篇署名岳海的長篇評論,從台灣談到大陸,談到香港,文章說,「中國的前途不是讓這些制度和文化上的『異數』為內地傳統基因所同化,而恰恰在於如何讓這些地方的制度和文化逐漸影響內陸各地乃至中央;我們顯然更樂於看到山西成為香港,而非香港成為山西……」
我近年所有政論文章的一個中心主題,就是維護香港在中國大陸的邊緣地位,盡力要保住香港的邊緣價值觀,阻止香港社會意識的中原化,並從邊緣的角度延續百多年來對大陸的另一種聲音,我相信「樂於看到山西成為香港,而非香港成為山西」,不會只是大陸少數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