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及超音波手術減兒童腦瘤後遺症

導航及超音波手術
減兒童腦瘤後遺症

【本報訊】腦瘤於兒童癌症位列第二殺手,每年約有32名兒童死於腦瘤。醫學界指逾半患腦瘤兒童即使康復後,電療也會引致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影響日後的智力發展及平衡能力。近年透過導航和超音波手術,能更準確找出腦瘤位置,為病童更精細地切除腫瘤,大幅降低手術後的電療劑量,減少電療帶來的傷害。 記者:林潔華

現年27歲的美鳳,說話較慢,日常走路也要用枴杖輔助。她16歲時小腦位置長出腫瘤,接受手術、化療和電療治療,「又嘔、喉嚨潰爛、手腳無力,成個人渾渾噩噩」,治病的路一點也不容易,但她抱着「總會捱過、總會好番」的信念,一年後康復過來,豈料噩夢兩年前再降臨在她身上。

電療令細胞萎縮

醫生發現美鳳的小腦位置因電療影響出現鈣化,需再做手術。美鳳指術後「手腳無以前咁靈活,講說話都慢咗」。未來她可能要靠柺杖走路,走每一步也比別人困難。但她並沒有氣餒,更積極參加義工活動。早前更為癌症兒童服務的「生命小戰士會」步行籌款,全程五公里中,靠枴杖走畢一半路程,餘下一半則坐輪椅完成。「我冇錢咪出力,希望多啲人捐錢畀個會,個會先有錢舉辦活動幫助更多癌症兒童。」她更參加「傷健人士學徒計劃」,在香港迪士尼樂園酒店負責接待員工作。
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黃海東醫生解釋,小腦腫瘤影響兒童走路的平衡,部份患者會口齒不清,影響日常溝通。患者接受電療的細胞更會萎縮,造成不同後遺症。逾半兒童腦瘤患者電療後智商受影響,3歲以下兒童影響尤為嚴重,因腦部發育未完成,電療釋放的輻射影響腦智商,「一個普通人智商係100嚟講,佢可能得70至80、甚至60至70,差唔多接近輕度弱智」。
該系名譽臨床副教授朱獻倫指,以往受技術所限,腦瘤病人須整個腦部電療。近年引入導航手術和超音波手術,可準確找出腫瘤位置,手術切口較細,手術後接受電療劑量可大幅減少。

話你知:小孩走路常跌倒 腦瘤症狀

小朋友走路經常跌倒、頭痛、嘔吐,均是腦瘤的症狀,嚴重患者可能出現抽筋及神志不清。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高級醫生成明光建議,若兒童持續一周出現上述情況,應盡早接受磁力共振掃描找出原因。
本港每年有20多宗兒童腦瘤新症,最新的癌症資料統計顯示,2007年有27宗新症,05年則較多有35宗。當中包括不同種類的腦瘤。成明光指出,約四成兒童腦瘤屬膠質瘤,惡性程度較強,治癒率低於兩成。另約三成患者屬髓母細胞瘤,治癒率達七成;一成半左右屬生殖細胞瘤,這類患者毋須接受手術,治癒率達九成;少於一成患者屬室管膜瘤,治癒率約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