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讓未足2歲的兒子參加在一幼兒園校舍內進行的遊戲小組,在不同班別內分別有兩名幼兒感染手足口病,該校未有向政府呈報。然而因遊戲小組不列入教育課程及幼兒中心服務,不受教育局及社署規管,毋須呈報;而衞生署規定,必須在一班內有兩人感染才須上報衞生防護中心,校方雖未有違規,事件卻反映呈報機制存有漏洞。
林女士為1歲半兒子報讀一個在九龍塘沙福道多多國際幼兒園內進行的親子遊戲小組,每星期上兩堂,每次1.5小時,一班約12人,均為1至2歲的幼童。
6月19日她收到校方電郵通知,遊戲小組一名學童感染手足口病,着家長留意子女健康狀況。由於校方拒透露詳情,她惟有暫停帶兒子上課。其後致電教育局及社署,均稱遊戲小組不屬兩部門監管,她致電衞生防護中心,職員只備案。她無奈說:「遊戲小組同幼兒園喺同一校舍上堂,有學童染病居然毋須向社署或教育局呈報,好有問題。」
兩感染學童不同課室
該校舍負責人何小姐回應,近兩個月該校只有兩名親子活動小組的幼兒感染手足口病。由於兩人在不同課室上課,故未向衞生署呈報。校方收到感染個案後,已即時通知該班幼兒家長及全面清潔。她又指,校舍會按兒童年齡(6個月至3歲)分為嬰兒活動組、幼兒活動組及幼兒園,入讀不同班房;遊戲場所則各班輪流使用,每次使用後均會清潔。
負責規管幼兒中心的社署表示,因應上址提供幼兒中心服務,已向該中心了解,得悉一間以TutorTimePlaygroup名義的機構在校舍內舉辦遊戲小組活動。就早前發生手足口病個案,該署已提醒上述機構及幼兒園做足防控措施。根據《幼兒服務條例》,社署負責規管專為未滿3歲的兒童提供照顧及監管的獨立註冊幼兒中心,如發現兒童或員工出現疑似或證實傳染病個案或爆發情況,必須主動向社署及衞生署呈報。
教育局指出,根據《教育條例》,任何機構只要一天內向20人或以上、或同時向8人或以上提供教育課程,便需註冊為學校。至於沒有提供教育活動的遊戲小組,如旨在促進幼童智力發展或培養肢體及社交技巧,不屬該條例規管範圍。
衞生署表示,手足口病可透過接觸病者的分泌物傳播。衞生防護中心一直建議所有學校、幼稚園、幼兒中心、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包括舉辦的遊戲小組,如懷疑有手足口病爆發,即兩個或以上同班學生受影響,必須盡快通知該中心。收到呈報後,該署會向學校了解,提供合適防控指引,並視乎住院或患嚴重併發症的學童人數、爆發趨勢和防控措施收效情況,建議受影響學校是否停課。
該署已提醒上述幼兒園作防控措施。截至7月13日中午,衞生防護中心於本年共接獲565宗手足口病院舍爆發的報告,其中387宗發生在幼稚園、幼兒中心、幼稚園暨幼兒中心。
檔案編號:0621034
張文光:通報應以校舍為單位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認為,在幼兒中心或幼稚園內舉辦的遊戲小組,通報染病機制明顯可列入監管,「手足口病或傳染病申報,唔應該用學生身份區分。由於設施有機會共用,應該以幼稚園或幼兒中心為單位,向社署或教育局全面申報。」
曾在立法會就商廈舉辦遊戲小組的照顧及安全問題提出質詢的立法會議員譚耀宗表示:「參加遊戲小組嘅有啲只有幾個月大,抵抗力弱,即使傷風感冒都容易染病,申報機制唔容許有漏洞。」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