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標誌本港人民幣業務拓闊的《清算協議》修訂案,金管局與人民銀行最快今日簽署。消息相信很短時間內,市場將有人民幣結算的保單面世,與原來人民幣計價港元結算的保單並列,供客戶選擇。
記者:劉美儀
業界表示,《清算協議》修訂可望便利本地保險公司,通過「再承保」(sub-underwrite)方式,轉移保單至內地保險機構,成為解決人民幣保單投資安排採取的方法之一,預料當局會因應各產品作出核准。
壽險儲蓄險料先登場
由於現時「小QFII」尚未開通,保險公司收取人民幣保費供款,除投資本地人民幣資產(如債券)外,即使結滙後經QFII進入內地,投資額度亦受限。
據悉,另一可能是待《清算協議》確認,人民幣跨境貿易從實物擴大至服務層面,當局又認可本地保險公司,將所收人民幣保費,通過「再承保」方式,轉至內地保險公司的行為,屬跨境貿易服務,人民幣保單涉及的賠償風險及投資安排,便可轉由內地保險公司承擔。
業界指,再承保實際是本地受保機構,將人民幣保單保費,按一折扣轉售予內地保險公司,通過跨境貿易服務渠道,以人民幣直接滙入內地保險公司,受保機構賺取中間差價;當保單涉及賠付時,內地保險機構亦通過跨境貿易服務,滙出人民幣至本地保險公司賬戶。
消息估計,當局或較易接納終生壽險及儲蓄壽險保單,通過跨境貿易服務方式轉移內地,但投資相連保單,未必可一下子開通。
銀行界預期,人民幣保單後,接着出台的會是人民幣結構性存款產品,長遠計,對客戶最具吸引力的,始終是可令資本增值的基金及投資產品,人民幣保單未必有龐大需求,但在「小QFII」仍未開通的情況下,「再承保」方式不失為快捷可行的安排。
中銀香港(2388)持有51%權益的中銀人壽,據悉是最快推出人民幣結算保單的機構之一,新保單將與現行人民幣計價港元結算的保單並列,中銀人壽執行總裁蔡中虎,對傳聞拒絕置評。
他在6月底出席公開場合時說,待監管機構簽署《清算協議》修訂後,會盡快推出以人民幣計價及結算的保單,相信主要是有儲蓄成份的產品。國壽(2628)旗下國壽(海外),去年底與中銀人壽,最早試推以人民幣結算的危疾及人壽保單。
結構性存款蓄勢待發
銀行公會主席兼渣打銀行(香港)行政總裁洪丕正表示,過去半年,本港人民幣業務發展速度,可媲美過去5年累計的表現,相信隨着《清算協議》修訂簽署,將令人民幣貸存及投資加快推進。他估計,市場有興趣並很快會推出新人民幣產品,包括人民幣結算保單及結構性存款產品。
滙豐銀行行政總裁王冬勝認為,協議簽訂對銀行間調撥人民幣資金賬戶,將更便利,長遠而言為本地人民幣業務發展開闢新路向。不過按本地業務規模,要發展更多產品,仍需時間,除非「小QFII」有顯著進展,否則本地吸收人民幣資產,需解決資金出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