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幾間大行業績雖然勝預期,惟主要靠一次性撇賬及撥備大減所賜,故上周五銀行股卻全面報跌,因為銀行傳統放貸業務未見增長。而即將立法的金融監管議案更令人擔心會重挫銀行盈利,不過各大行正積極配合新法案,研發新產品與服務收費,希望收復失地。
分析師估計,法案生效後銀行盈利短期將會因此下跌11%,美國銀行(BankofAmerica)已率先表示明年成本將因此增加逾20億美元。不過,美大行不會坐以待斃,摩根大通主席兼行政總裁戴蒙表示:「若你開的餐廳無法向人客收取汽水費用,你將會調高漢堡包的價格。」
美銀富國向存款客收費
新法案將限制銀行在借記卡的收費,美銀、富國及其他銀行已開始向存款客戶收取費用,除非每月戶口結餘高於限定金額,新客戶每月將要繳交12至15美元的月費。
至於被銀行業視為惡法、有關衍生工具須於結算所交易的條例,更改變了此產品的生態,銀行在交易中不再承擔風險,只擔當經紀的角色。衍生工具交易由高利潤項目變成以交易量為依歸,各銀行要靠服務與收費爭取客源。據《紐約時報》報道,各大行例如高盛及摩通等,正投資逾百萬美元重整它們的電腦系統,以容納更高的交投量,為增加競爭力作準備。
為了繼續保有自己在衍生工具交易市場中的份額,摩通調了逾百人包括交易員至電腦技術人員,連月為新的交易模式鋪路。花旗亦有類似舉動,更有意成立一個環球結算服務部門,專攻該市場。
另外,歐洲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將於本周五公佈,投資者認為歐洲債務危機暫告一段落,正看好狀況穩健的歐洲大型銀行,準備本周熱炒。MarkitiTraxx歐洲高級金融信貸違約掉期指數在過去的一個月下跌0.33%,跌至接近3個月低位。而羅素歐元區發達國金融業指數在截至上周三為止的7月,亦大升14%,該指數因歐洲主權危機於今年上半年急挫3成。情況與美國於去年進行壓力測試時差不多,當時銀行股在結果公佈前大升了兩個月,儘管測試結果尚算正面,但銀行股股價卻在之後兩個月卻急挫14%,分析員呼籲投資者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