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朋友A問:「農行(1288)上市,買唔買好?」「買!」朋友B答:「我買晒所有內銀股來儲,農行上市,冇理由唔買。」相信不少本地股民亦有這種買內銀股長揸的心態,或許是由於自覺錯過了八、九十年代買滙控(005)的機會,覺得內銀股將有類似的升幅,但不論如何,內銀業的前景必惹人關注,而大行亦不例外,上周發表報告談內銀股。
摩通認為內銀業前景正面,認為行業估值吸引,報告指,市場憂慮資產質素對內銀股的影響,惟該行認為這憂慮「未成熟」,預期盈利轉變很可能會較溫和。
首選建行及工行
花旗則指內銀股在政府融資平台上仍有不明朗因素,但相信其風險在控制範圍之內,並且某程度上已被市場反映,又指第3季不利因素減少及估值吸引,該行增持內銀股。
多間大行皆看好內銀股,其中較多視建設銀行(939)及工商銀行(1398)為行業首選。準唔準?以建行為例,翻看往績實在是無路可捉,因為過去一年多,3間視之為首選的大行都是以「買入」類別的評級為主,股價低時,買;升時,都是買,難以得知其參考價值。
較易量度的,是分析員推介股份後,短線(2天)及中線(20天)的表現。不過,內銀股波幅相對較小,較佳的一位分析員是花旗的SimonHo,《報告王》資料顯示,過去4個月調整股份級或目標價6次,短線5勝1負,中線4勝1負(其中一隻尚未到期),平均短線及中線回報亦不過是2.18%及1.76%。是不是很小?可能是,但要炒波幅的話,你都不會揀內銀股啦!對不對?
想知更多有關大行報告的資料,請即上《港股王》: http://stock.nextmedia.com
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