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與東盟及新興市場的經貿關係更密切,是次人民幣再次與一籃子貨幣掛鈎,相信會增加來自這些國家貨幣在組合的比重。
中央財金官員指出,貨幣組合主要取決於與各國貿易的權重,以及不同國家對中國的影響程度來決定。隨着中國與東盟貿易上升,東南亞貨幣在一籃子裏的權重,相信亦有調升;中國與歐盟的貿易雖佔整體比重20%,但使用歐元結算的比例只佔14%至15%。美林報告估計,近年印度、巴西、印尼、菲律賓亦成為中國主要貿易國家,這些國家貨幣有機會成新一輪一籃子貨幣組合。
經貿關係趨密切
不過,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曹紅輝認為,這次一籃子貨幣組合與08年應大同小異,雖然中國與東盟貿易關係越來越密切,但主要結算貨幣仍是美元;要迴避滙率風險,還得重點盯着美元,或者採用人民幣進行支付結算,因為人民幣相對其他貨幣而言較穩定,波動趨勢和範圍容易為進出口商及廠商所預期,風險相對較易進行管理,而且可減少中國與東盟貿易國之間滙率風險。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05年8月曾表示,中國的貨物及服務貿易是挑選一籃子貨幣及相關權重的基本考慮因素,而外債的貨幣結構及外商直接投資情況亦須顧及。當時與人民幣掛鈎的一籃子貨幣組合,共涉及11種貨幣,包括由美元、歐元、日圓、韓圜為主要組成部份,其他7種則包括新加坡元、英鎊、馬來西亞林吉特(ringgit)、俄羅斯盧布、澳元、泰銖及加拿大元。他在06年曾透露,美元所佔比重低於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