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團到山頂 縮短景點行程導遊逼購物劣招多多

不帶團到山頂 縮短景點行程
導遊逼購物劣招多多

【本報訊】惡導遊阿珍事件再次暴露本港導遊劏客劣行,有業界人士指本地導遊劏內地旅客方式層出不窮,包括縮短景點行程以擠出更多時間讓他們購物,又或者帶旅客到景點附近地方卻訛稱已到達著名景點。有導遊工會表示,業界應從制度入手解決導遊依賴佣金的情況。

業界促改變回佣制度

有接待內地旅行團的旅遊巴司機向本報表示,內地旅客報團時旅行社承諾會到本港著名景點遊覽,但到埗後往往貨不對辦,最常見「搵笨」例子是帶團到山頂。該司機表示,內地團導遊不會真的帶團友到山頂,只會帶他們到司徒拔道觀景台,然後訛稱該處是山頂,「觀景台係天氣唔好、山頂睇唔到風景嗰時先去,平時歐美團或星馬團唔會去」。
他說導遊不帶團到山頂,一來可節省時間騰出更多時間帶團友到店舖購物收取回佣,「淨係去司徒拔道唔上山頂,起碼慳咗40分鐘」。其次是擔心團友在山頂名店購物,會用得太多「彈藥」,到「指定」購物店時就沒有餘錢可花。此外,導遊另一常用招數是縮短景點行程,例如歐美團到海洋公園往往是遊玩一整天,但內地團最多逗留兩至三小時,「下晝兩點先嚟,五點已經話要走」。
有旅巴司機昨致電電台稱,導遊與內地旅客發生爭執十分常見,「基本上十團裏面有三、四團都係嗌交」。但他不會隨便舉報,因導遊賺取的佣金有部份用作支付司機工資。
香港導遊總工會理事長黃嘉毅表示,業內八成導遊的主要收入都是靠帶旅客到指定商戶購物賺取佣金,他們帶團每日一般需墊支600至800元支付旅遊巴司機薪金及隧道費,再透過旅客購物賺取回佣,一般是購物金額3至7%。他指應從制度方面入手徹底解決問題,建議規定旅行社向導遊支付服務費作為底薪,比每次只是殺一儆百更有效,「等香港唔會再出現第二個珍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