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持續強勁的勢頭,似乎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原來加息在亞洲也不算甚麼特別新聞,今年馬來西亞、印度、台灣、南韓都先後加息;最令投資者想不到的,就是連第二季飽受政局困擾的泰國都調高利率至1厘半。
泰國央行的聲明其實亦明示了近來不少亞洲國家的加息原因:通脹壓力固然是表面主因,但背後所顯示的,是亞洲整體經濟已明顯復蘇。以新加坡為例,上星期公佈上半年經濟同比增18.1%,增長層面極廣泛,無論製造業、銀行業,甚至建築業都錄雙位數字升幅。
上半年圍繞環球經濟的歐債危機,令市場擔憂出現雙底衰退,也令股票市場波動。回看2010年上半年的股票市場,當環球股市不濟時,個別東協市場仍有強勁表現,如印尼雅加達指數上升近15%;政局動盪的泰國股市也進賬近9%,原因除了是政局穩定外,預期佔經濟增長達80%的本土消費復蘇,也帶動市況改善。
歐債危機影響微
從出口數據來看,歐債危機對亞洲經濟的影響可能亦未必如估計中大。以出口數字來看,輸往歐洲的整體貨量佔亞洲總出口13%,與個別東歐國家近70%比較,可謂天壤之別。因此,從出口來看,亞洲受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較輕微。花旗分析員預期,今年新興亞洲的經濟增長有望達8.7%,冠絕其他地區。從公司盈利增長層面來看,新興亞洲地區亦似乎較環球市場突出。花旗分析員預期,第三季不能抹煞公司盈利可能被調低的風險,但預期亞洲盈利增長年底可達41.7%,高於已發展地區或拉丁美洲。
事實上,亞洲區內消費拉動經濟的情況越見重要,從中國於7月15日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雖然零售消費增長稍減慢,但亦有18.3%增幅。花旗分析員預期,以收入增長情況看,消費有望維持強勁勢頭,相比投資增長,可能會對下半年整體經濟增長有較大貢獻。從亞洲市場看,非必需品消費亦是花旗分析員看高一線的板塊。除中國外,花旗分析員預期,新加坡住宅銷售上升,亦會帶動更強勁消費。
展望下半年,花旗分析員預期,亞洲地區有望受惠區內的需求帶動,仍為環球增長的主要動力。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