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擁有一隻「陀飛輪」可能是不少人畢生的夢想,但在18歲的廖惠玲筆下,由母親用原子筆親手在腕上繪畫的一隻會褪色的手錶,卻比世上任何名錶都要珍貴。 記者:劉世達
香港公共圖書館與香港兒童文藝協會合辦的學生中文故事創作比賽,仁愛堂陳黃淑芬紀念中學升讀中七的廖惠玲憑〈手錶〉一作在高中組中奪得冠軍,「呢個題材係學校作文堂嘅其中一個題目,而個古仔就係由我嘅童年往事改編而成嘅」。
愛看散文 想當記者
〈手錶〉的故事講述主角小時候因為欠缺一隻象徵「變身器」的手錶,每次跟朋友玩「超人打怪獸」角色扮演遊戲時,都只能扮演怪獸。母親後來答應主角在考試中考獲前五名就會送他一隻手錶,結果他只考第八,母親便用原子筆在他手上畫上一隻最寶貴的手錶。「呢隻錶代表咗母子之間嘅愛,任何名錶都比唔上……雖然佢會慢慢甩色,但早就刻咗喺佢心入面」。
來年升讀中七的廖惠玲坦言不太喜歡閱讀,卻十分喜歡寫作,平日會挑選一些喜愛的散文來看,尋找寫作靈感。「第時應該唔會做作家,但會想做記者,好似好玩啲咁」。
高小組冠軍則由升讀小六的嘉諾撒小學(新蒲崗)學生陳子峰憑〈小男孩與小溪〉奪得,他表示故事的靈感來自他最近在教科書上看到地球受到污染的情況,「希望啲人睇完會意識到保護環境嘅重要性」。陳子峰又指,首次參加比賽便得到冠軍令他信心大增,日後一定會繼續寫作。
今屆比賽一共收到2,100多份參賽作品,分高小、初中及高中三組,每組選出冠、亞、季軍及優異獎。評審之一的香港兒童文藝協會副會長潘金英指,今年的參賽作品水準比去年進步,「佢哋嘅題材令人喜出望外,內容好多樣化,好多都將生活同時事融入古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