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少女時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憤怒少女時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粉紅天后》(TheRunaways)其中一幕,剛組成的全女班搖滾樂隊開始她們第一趟巡迴演唱生涯。在車上,收音機播出DonMcLean的《Vincent》,一首七一年年輕民謠歌手向繪畫「星夜」的十九世紀畫家梵高致意之作。在畫家眼中,一切都在燃燒,星在燃燒,雲在燃燒,樹在燃燒,生命在燃燒,畫中的景物,都有燃燒的動感。
搖滾樂歌手對DonMcLean的歌詞抗拒,是不要那等音樂進入她們的世界,遂把收音機關了,另一位卻說要聽,開了收音機,又遭同一個人把它關掉,《Vincent》歌詞的最後兩句:他們沒有聆聽,他們不去理解。梵高的畫生前沒人理解,沒有人肯去聽畫家透過作品表露出來的生命力,搖滾樂同樣備受同代人,較為保守的一輩人排斥,祇有憤怒的青年明白叫囂聲中唱出來的意義。搖滾樂手其實唱出怒與樂真意,怒與樂歌手拒絕較為柔順的表達方式,她們認為民歌,太溫情,欠缺憤怒,少了搖滾樂吶喊的火花。
經過連串挫折,一直排斥DonMcLean的女歌手,終於接受民謠了。我們以為別人不理解自己,不肯聽自己心聲。其實自己也不肯去接受另一種生活態度,另一種生活方式。搖滾樂自有它的吸引力,打動不少反叛青年的心,引起他們共鳴。民謠一樣可為青年帶來啟示:聆聽與理解。歌手,不管透過那一種表達方式,都是想牽動人心的。
六十年代有披頭四、貓王皮禮士利,都是不同的類型歌手,帶來不同迴響。六十年代後期的胡士托音樂會,不同類型的歌手都在那裏唱他們的歌,那是包容的年代,容許百花齊放,各自精采的年代。有關表演歌手,我們所知有限,我們聽他們的唱片,出席他們的音樂會。他們台下的生活,我們祇能透過電影,略知一二,那恐怕與歌手真實人生,有所不同。有關歌手的紀錄片,亦祇是捕捉歌手某一特定的生活片斷而已。
《TheRunaways》的歌手生平,我們所知有限,主音歌手CherieCurrie的自傳《NeoAngel》沒看過,以自傳改編成電影,呈現出來的也只是部份的人生面貌。祇能如此了,我們生活在那年代,卻不一定就知道那年代的人和事,而搖滾樂,不過是眾多音樂的一種,在電影扮演離家出走少女Cherie,當不再扮演歌手,甘心過平常人生活,她其實已不是離家前的那個反叛少女,有過不尋常經歷,好事多磨,人卻變得更清純亮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