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燉牛肉 - 鄭培凱

紅酒燉牛肉 - 鄭培凱

因為忙,更因為好萊塢電影除了特技之外,一般來說內容情節乏善可陳,看了要生氣,氣自己一把年紀了還「偷閑學少年」,所以,已經兩三年沒去電影院看電影了。去年年底總算重新開洋葷,到戲院看了一場《JulieandJulia》,重溫我在美國看着食譜學做菜的日子。影片中的年輕女郎Julie一開始不懂烹飪,經她妙手調製,每一道菜都具有味蕾的殺傷力,難以下嚥。後來發下大願,要按照JuliaChild的《法國烹調祕笈》(MasteringtheArtofFrenchCooking),一招一式,把每一道菜都按照食譜做出來。那功夫下得不少,可以媲美少林寺習武的歷程,從坐馬步學起,一直打過十八銅人羅漢,才算功德圓滿。當中經歷的挫折與苦惱,那種明明就要闖關成功,卻因收勢慢了半秒,挨了銅人一腳,功虧一簣的無可奈何,只有過來人才能領會。電影中有個典型的案例,成了故事情節的關鍵轉捩點,是煮一道紅酒燉牛肉。先是因為費時費事,程序複雜,一不小心就煮焦了,令人頹喪,幾乎要放棄了烹飪計劃。後來克服了心理障礙,排除萬難,終於做出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紅酒燉牛肉,大功告成。
看完電影,朋友聊起,都說電影不錯,顯示法國烹調藝術講求精密細緻,關鍵處還有些千迴百轉的訣竅,每一道菜都像歌劇詠歎調一樣,一板一眼,絲毫錯不得。朋友知道我好吃,順口問說,你做過法國菜嗎?答曰,做過,紅酒燉牛肉就做過。朋友的眼睛睜得老大,快要迸出眼眶了,紅酒燉牛肉?就是電影裏那一道?
沒錯,是做過紅酒燉牛肉。那一道菜,正式的名稱是BoeufàlaMode,燉的是一整塊牛肉,一般三磅到五磅。還有一種烹調程序簡單一點的紅酒燉牛肉塊,BoeufBourguignon,廣東人或許會稱之為紅酒牛腩,分量可以少一點,燉烤的時間也短,出錯的機率自然就降低一些。正宗的紅酒燉牛肉錯不得,做砸了,三五磅肉倒掉,暴殄天物,真是對不起那條優游在牧場裏吃草長大的牛。這還不說,從買肉開始所花的心血,腌漬六小時,燉烤四小時,其間還要全神貫注,翻整加料,照料得無微不至,若是前功盡棄,實在令人喪氣。
第一次做紅酒燉牛肉,想偷懶,使了一遭中國人的小聰明。法國人先用砂鍋再放烤箱,程序太麻煩,就簡化成中國紅燒肉的方法,放在不銹鋼的鐵鍋裏,從浸漬紅酒到燉煮牛肉,再加進胡蘿蔔、洋蔥、西芹,都一鍋燴了。文火燉煮的時間沒法縮短,不禁一心二用,讀書去了,過了幾個鐘頭,廚房裏冒煙,一股焦味直沖屋頂,只好全部報廢。不服氣,又去買了一大塊牛肉。賣肉的老兄看我隔了一天就來進貨,露出會心微笑,照樣切好,紮上豬膘,還送了我幾塊小牛的腳踝,說了一聲,沉住氣(patience)。

回到家裏,完全按照JuliaChild食譜,亦步亦趨,放入蒜粒、百里香、桂葉、丁香,還加了點白蘭地,一絲不苟,像煉丹的道士一樣,守在爐邊,隨時翻動。皇天不負苦心人,紅酒燉牛肉終於煉成,味道也真是鮮美。不過,花了我一整天時間,這才知道盤中飧,不僅是粒粒皆辛苦,塊塊也都辛苦。從此只想學君子,再也不近庖廚。
文:鄭培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