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等侯時機買農行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等侯時機買農行 - 李兆波

較早前我對朋友說,我不會認購農行(1288),但會等待其跌穿招股價時再考慮買入長線持有。朋友第一次下股海,在銀行開了證券戶口認購農行,得到一手。散戶其實不用急於在初期出售,因為扣除手續費後其實是虧損。
農行昨收3.27元,其股價變動形態將像建行(939)上市時的情況,建行上市價為2.35元,時為05年10月,在上市初期股價曾在2.35元上下浮沉,之後拾級而上。工行(1398)上市價為3.07元,上市時為06年10月,初期沒有跌破招股價,反而在金融海嘯時曾穿3.07元。中行(3988)在06年6月上市,上市價為2.95元,上市初期走勢不錯,但在金融海嘯中其股價跌得最慘烈,曾見2元以下。

保薦人只短期內托價

雖然說四大行各有千秋,建行有摩根士丹利作保薦人,工行有美林,中行有高盛,農行更有摩根士丹利及高盛,但投行歸投行,他們都是參與銷售,而銷售有個特色就是唱好。市場的力量甚大,不是一兩間公司或是政府可以利用資金去托的,因為托得一時不可以托一世,始終資金有成本,上了市以後便由市場去決定價格。
不久前太古地產招股,有摩根士丹利及高盛兩大行作保薦人,結果遇上歐洲債務危機撤回上市。當然大行不會見死不救,公司上市集資,一定想定價高,投資者卻希望有利潤,一定想定價低。投行收佣金,定價高對其有利,萬一往績多是跌破招股價,下次接生意時就有困難,最少叫價能力減少。大家多想想在上市集資時,各團體背後的目的,便可以更好地處理此場博弈遊戲。

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李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