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喂,駱先生,恭喜你得了紅樓夢獎……」電話筒一邊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鍾玲教授的祝賀,電話筒另一邊,是身在台灣的駱以軍。他花了近五年心血,寫成以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作背景的《西夏旅館》長篇小說,擊敗來自中港台多位著名小說家,奪得浸會大學的「紅樓夢獎」,獨得30萬港元獎金。評審指《西夏旅館》結構繁複,寄託深遠,是駱以軍創作高峯。
一生唯一工作及理想
一直醉心寫作的駱以軍,為寫好作品,沒有像台灣其他小說家般,利用知名度上電台或電視台的清談節目做名嘴,多年來只埋頭寫作,以文字找知音人。43歲的他已寫了11部小說,還有不少散文,內容有諷刺時弊的,也有抒情的,部份更是融合了自身的感性經驗,題材十分多樣化。
「30萬元嘛,可能會給太太全部充公了吧。」駱以軍昨接獲浸大來電,知道《西夏旅館》為他帶來30萬元獎金,沒有顯得特別興奮,只笑說獎金還是由太太處理最好。全職小說家,如果小說賣得不好,生活難免拮据,但他從未為金錢而煩惱,堅持寫作。苦盡甘來,記者問他有沒有想過拿諾貝爾文學獎,為中國人爭光,駱以軍聲線嚴肅起來,說寫文章是他一生中唯一的工作及理想,從不計較拿不拿諾貝爾獎。
獎項每兩年舉辦一次
如果不是沈從文及張愛玲,駱以軍現在可能是研究樹木的專家,而非作家。高中時期的他非常沉醉沈、張的作品,啟發他對文學創作的興趣。就讀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期間,他本科是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後來轉到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當時著名作家張大春、羅智成及翁文嫻均在文化大學中文系任教,令他有機會親身接觸這些優秀的作家,從此走上創作的路,畢業後繼續進修,取得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碩士。
駱以軍多次獲獎,包括聯合文學巡迴文藝營創作獎小說獎首獎、全國大專青年文學獎小說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推薦獎及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等。紅樓夢獎每兩年舉辦一次,獎勵傑出華文長篇小說家,第一屆首獎作品是賈平凹《秦腔》,第二屆是莫言的《生死疲勞》。
記者 馮永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