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普的〈民主黨報告兩大謎團〉,說發覺民主黨的報告有「兩大謎團」。其實這所謂的「兩大謎團」一點兒都不謎。
第一個「謎團」:為甚麼民主黨高層要等到最後關頭,才拋棄聲稱「缺一不可」的三條談判底線,變成「一個都攞」?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甚麼叫談判?一早就亮了底牌,還談甚麼?
其實該問的倒是「怎麼就不見作者去質疑中央要等到最後關頭才接納民主黨提出的改良方案呢?」若沒聽說過習近平專程到深圳會煲呔、否定「民主黨改良方案」的話,那麼總不會沒聽見喬曉陽在最後關頭還公開說,民主黨的改良方案是違反《基本法》吧。連這麼根本的原則問題也可以「拗番轉頭」,其轉軚之快,令誠實的香港人瞠目結舌。民主黨?差遠了。
但同樣的手法,就中央能玩?
第二個「謎團」:為甚麼民主黨在違背競選政綱、沒有取得選民(重)新授權前,突然轉軚?
民主黨是否轉軚要看該黨今後的表現,現在別忙着下結論,但這個問題問得實在有點兒古怪。
古怪在這個「突然」,是否民主黨慢慢轉軚,作者就能接受了?但慢慢轉軚還不一樣是轉軚麼?
換一個角度看。民建聯是把「爭取○七、○八雙普選」寫進黨章的,○四年立法會選舉時,民建聯是說過要爭取二○一二年普選行政長官的,當時哪個民建聯成員在競選時不以此為競選政綱?但在修改黨章前,民建聯說過自己違背競選政綱了?他們是「取得選民(重)新授權」後才修改黨章的?這就是人家的政治手腕,轉軚之頻密,也令誠實的香港人瞠目結舌。民主黨?差遠了。
但同樣的手腕,就民建聯能耍?
退一步看,若是民主黨說自己要違背競選政綱了,然後取得了其選民的重新授權了,那麼中央還跟民主黨談甚麼?還值得談麼?民建聯修改黨章明擺着就是違背了先前的競選政綱,二○○八年民建聯也取得了其選民的重新授權了,但見過中央與民建聯談判麼?中央需要與民建聯談判麼?
所以想質疑別人,請先審視一下自己的提問素質如何,至少也得看看這些問題合不合邏輯。
一個才區區七百多人的小黨,與一個有幾千萬黨員、統治中國六十餘年的大黨交手,這就像今屆世界盃北韓對葡萄牙,實力相差太懸殊了,更何況誰不知中國共產黨是個甚麼樣的對手?
事後看,民主黨的底牌點數小了,而且還沒到「最後關頭」就已亮了底牌。這是因為沒看透中央不想胡錦濤任內在政治上一事無成,因而不想香港的「政改方案」被否決。當然,現在說這些太容易了,只能算作「賽後觀」,除了是「事後諸葛」之外,其他甚麼也不是,只不過,香港又有哪個時事評論員在事前看到這一點了?
且不論民主黨與中央談判孰是孰非,但請對民主黨與中央的這次談判不要太苛責。
若瑜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