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也是高牆 - 盧峯

雞蛋也是高牆 - 盧峯

都是村上春樹惹的禍。自從他在耶路撒冷領文學獎時提出「雞蛋與高牆」論,矢言自己永遠站在雞蛋的一方後,不管是不是他的fans,不管明不明白這句話的人都掛在嘴邊。
村上春樹是個作家,是個創作人,在他的創作中,在他的作品中,村上春樹在個人(雞蛋)與體制(高牆)之間永遠選擇個人,選擇站在雞蛋的一方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在創作中,在藝術中,個人是無限大的,個人空間該是無限大的,不能要體制的規限,不能不衝擊既成體制。否則,創作人將成籠中之鳥,作品全無力量、感染力可言。
可在公共事務、社會事務上,「雞蛋與高牆」卻是個不適當以至危險的比喻,容易激化矛盾,營造不寬容的氣氛。為甚麼呢?公共事務說的是眾人之事,是很多不同人的事。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背景,有各種各樣的喜好及想法,有千差萬別的利益。若果每個人都自視為雞蛋,把自己視為最正確正義,把別人視為高牆,那大家便只能處於對立、對抗;要不是雞蛋打破,就是高牆被毀,不可能共存。
而且,由誰來判定那些人是雞蛋,那些人是高牆呢?雞蛋以外會不會有鴨蛋、皮蛋、鹹蛋、鵪鶉蛋……呢?高牆以外會不會有磚牆、水閘、圍欄、豆腐渣牆……呢?
還有,只要不是搞革命,其實人人都是雞蛋,人人都是高牆。畢竟每個人都是公民,每個人都在社會既定秩序規範下生活作息,每個人每天都在說反建制包括法制、政制、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今天喊得最大聲的幾位政治人物,不正是坐在建制核心的議事堂內,享受着高牆的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