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伯患上末期胰臟癌,然而同住的孫女小倩尚未知情。小倩剛升讀小二,有些親友認為不需告訴她。誰知凌伯最疼愛的小倩,亦留意到爺爺身體轉壞和家庭氣氛沉重,她不禁問爺爺:「你為甚麼病呢?是否小倩不夠乖,害你要受苦?」
凌伯和家人詢問了善寧會的意見,知道應坦誠、具體、直接和簡單地與孩子談論病情,凌太遂向孫女解釋說:「小倩,爺爺患了嚴重的癌症,所以感到不舒服,你很乖,爺爺不是因你而生病。」
要耐心地重複解釋
小倩繼續提出不同的疑問,如「甚麼是癌症」、「爺爺為甚麼會有癌症」等,這時爸爸欲阻止她發問,但凌伯示意可繼續談論,家人便按小倩能理解的程度作出說明,並澄清她對病況的誤解。小倩有時會反覆提問,家人不怕重複地向她耐心解釋,如有不知道的答案,便直接說不知道。
家人的坦誠減低了小倩的不安,營造開放氣氛讓孩子敢於提問和表達。此外,媽媽會於晚上跟她說羊爺爺的童話故事,比喻凌伯的情況,好讓她更容易明白。小倩難過時,家人都接納和安慰她,爺爺更哄她說:「你很聽話和關心我,爺爺看見你,心都甜了。」有時小倩會抱抱爺爺,又與爺爺傾談、拍照,叫凌伯老懷安慰。凌伯說:「原來跟全家老少一起坦然面對生死,是一個這麼有福的選擇!」
撰文:善寧會
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