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尋常交易要追查到底 - 盧峯

蘋論:不尋常交易要追查到底 - 盧峯

特區政府高層官員宣佈執法部門會介入天匯撻定事件調查後不到幾天,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就採取行動,分別到發展商恒基地產、律師行及其他地點調查,蒐集證據,並已邀請涉案人士會面協助調查。
天匯事件已進入刑事調查程序,會不會有進一步行動,會不會有人被正式拘捕及起訴現在還不清楚。但為免影響調查或損害涉案人士的合法權益,現階段不適宜對案件作進一步的評論。我們期望執法部門包括警方能迅速及深入調查事件,並在有較清晰調查結果或有進一步行動後向公眾作交代。
撇開天匯事件不論,保持香港投資市場的公平公正不管在政治、經濟或社會層面都十分重要,任何刻意以虛假或問題交易托市的行為都不能輕輕放過。從政治上看,確保企業能堅守公平公正的遊戲規則辦事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是香港獨特的制度優勢。任何蓄意破壞公平交易原則,破壞公平公正程序的做法都是在削弱香港的核心價值,損害香港的制度優勢。
從經濟上來看,透過不尋常、不正當手法托市會令市場出現重大的虛假資訊,會扭曲市場價格,影響買家及投資者的判斷,令他們作出錯誤的決定。應該看到,當市場出現人為托價,令成交及成交價看來不斷創高峯時,原來抱觀望或審慎態度的買家便可能改變態度,變得踴躍入市,甚至出現恐慌性購入(panicbuying)的情緒,不顧一切入市掃貨。在這樣的心理轉變下,原來熾熱的樓市或股市將會更熾熱,催生更大的投資泡沫,驅使更多資金流進有關市場。只是,人為托市造成的泡沫根本無法持久;當泡沫爆破時,企業、私人投資者的資金便會泡湯,因市場扭曲而過度膨脹的行業必須大量收縮,形成巨大的資源浪費與損失。
從社會層面來看,房地產是大部份市民一生最大的投資,更可能要動用畢生積蓄。在這樣重要的決定前,市民有必要得到準確、及時的市場資訊,以免跌入負資產的陷阱。假若有人、有企業以人為手法托市,扭曲樓市成交資訊,市民便可能錯估形勢,作出錯誤或超出本身負擔能力的決定。到樓市逆轉,一心只想有片瓦遮頭的市民便要面對樓價大跌的惡果,便要面對負資產的噩夢,久久不能翻身。
顯而易見,任何造市或扭曲市場資訊的行為都會造成重大的政治、經濟、社會代價,都會令大量市民、投資者受害。不管企業規模有多大,不管企業的市值有多高,只要它們涉及任何不當行為或托市行為,執法部門都必須追究到底,以維持香港市場的聲譽與秩序,以保障市民及投資者的利益。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