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大戶續挾上恒指衝21000 - 沈振盈

實戰理論:大戶續挾上恒指衝21000 - 沈振盈

大市走勢雖偏軟,但沽壓其實有限,從上周低位回升後,出現短線回吐也屬正常,最緊要是期指大戶挾上之意欲未改,持續的高水已反映買盤力量。而期指未平倉合約方面,月初跌市持續減倉,到上周五升市開始,連續兩日加倉,數量超過5000張,相信未來一至兩周港股易升難跌。從盤路分析,似乎是引人造淡,等齊人再「開飯」。現時牛證的重貨區距離指數較遠,集中在19800點以下,令筆者驚訝的,反而是熊證街貨密集區處於20600至21000點,要殺倉頗為容易,亦反映市場看淡的人信心十足,夠膽買入頗為貼價收回的熊證,絕對是大市挾上的誘因。

縮注碼 高沽低揸

早於5月底大市摸底之時,筆者建議大手入市,持貨量可以提高至六七成。大市從低位反彈,於6月中則建議大家在20800附近減磅。早前建議在19800水平補貨,現時合適的持貨比率應為五至六成,仍未到全面搏殺的階段。雖然看好後市,但由於市場的升跌模式跟過往有所不同,我們絕不能一本通書睇到老,否則,就一本通「輸」「死」到老。
現時股市出現了擴散三角形的形態,波幅越來越大,高位會比早前一個高位更高,低位又比早前的低位更低。故此,注碼宜縮細,把握波幅的高低點,進行高沽低揸。若然恒指在未來兩星期升上21300至21500,建議大家將持貨量降至四成或以下,再等調整後才部署入市。
說實在,宏觀的基本因素仍有很多變數未完全清晰,但短線的資金流向又明顯地流入股市,投資策略只能順勢而行。很多時投資者最易犯的毛病,就是用中長線的基本因素去支持自己對短線走勢的看法,這是很大的錯誤。基本因素只能解釋及預測長線走勢,短線一定要看資金流向以及用技術因素(如衍生工具、期指數據等)去分析。

沈振盈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