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九年前,一名年邁政府外判清潔工被傳媒披露,年終無休、每日做足14小時,時薪僅7元。事件瞬即引起社會迴響,間接奠立設定最低工資立法里程碑;今天,法例即將通過,但清潔工已無法享受這遲來的成果,已屆75歲、坐在輪椅上的嚴伯昂首的說:「唔緊要,我個人冇問題!」
「太遲啦,如果早(立法)就唔使咁凄凉」。患哮喘、現時住在安老院的嚴伯說,妻子十多年前肺癌過身後,因與子女關係欠佳,曾流落街頭。01年他在公園露宿,獲一名三判以日薪100元招攬到旺角山東街公廁當清潔工,朝7晚9每日做14小時,平均時薪7元,沒有休假,就算生病,也要自費150元找替工。一日三餐已花去全部工資,「冇錢剩o架,但唔使同人借」。
「只有天黑,冇天光」
嚴伯蝸居於公廁士多房,屈身打地鋪,最佳消遣娛樂是聽收音機、喝點燒酒,他形容當時的生活「只有天黑,冇天光」。01年2月,傳媒揭露嚴伯7元超低時薪慘況,他為免麻煩,轉到北河街公廁工作,日薪仍只得100元,「畀乞兒都唔止咁少錢」。最後他申領綜援,獲配公屋,生活才得改善。
今天,政府外判的清潔工時薪有20多元,有評論指嚴伯功勞最大,他只輕輕帶過,「我都唔記得件事,我冇做過乜嘢」。作為長期被欺基層勞工,他籲私人企業:「唔應該壓低啲長者,就嚟死嘅人。」他又批評一些公司仍堅持最低工資定20多元,是無良心,「冇得傾o架,話多兩話就叫你唔使做」,他認為最低工資設在33元是最理想。
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昨向嚴伯送上一件印有時薪33元字樣T恤,感謝他為爭取最低工資付出的努力,「如果冇嚴伯肯出來講嘢,可能政府會繼續拖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