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肝組織刺穿血管 仁濟病人枉死遺孀斥院方疏忽事後卸責

抽肝組織刺穿血管 仁濟病人枉死
遺孀斥院方疏忽事後卸責

【本報訊】公立醫院醫療失誤不斷,仁濟醫院醫生上月替一名懷疑肝癌病人,抽取肝臟組織化驗時疑刺穿血管導致大出血,病人流出超過3.5公升血液休克,雖然再做兩次止血手術補救,但病人仍於手術翌日死亡,其妻指丈夫「死嘅時候成床都係血」,斥責院方事前冇清楚交代檢查的風險,質疑為何一個簡單檢查也會「攞命」。 記者:鍾麗霞

現年73歲的王茀年今年5月18日在仁濟醫院接受腹部電腦掃描檢查,發現肝臟有陰影,懷疑患上癌症。其妻林女士昨日向本報表示,當時醫生指有90%機會是患上癌症,但要先抽取肝臟細胞化驗,才能確定治療方法。
「當時我問醫生呢嗰檢查危唔危險,佢話會用支好長嘅針刺入個肝度,會好痛,又會出少少血,但可以自己好番」。當時醫生催促要盡快決定,由於兩人都相信只是一個小檢查,風險很低,故簽署了同意書,並獲安排於上月6日入院。

流失3.5公升死時成床血

林女士指丈夫住院一天後,於上月7日早上進行手術,但接近中午時收到院方電話,要她盡快到病房,「佢喺手術室推出嚟,個肚脹晒,手腳冰冷,淨係識得叫痛,已經唔係好清醒」。
醫生向她表示手術後流血不止,流了3.5公升血,要再做手術用紗布及棉花止血,手術後被送往深切治療病房觀察。翌日早上有外科顧問醫生向她說要做第二次手術,將血管結紮,但手術後仍不能止血,當日下午死亡,「佢輸咗好多血都冇用,死嘅時候成床都係血」。

不認未有清楚解釋風險

出事後院方三次寄信給她解釋事件,但否認是手術出錯導致流血不止,也不承認手術前冇解釋清楚風險,「如果一早知道咁危險,我哋一定唔會做,但係醫生冇講清楚。我老公入院之前可以去行山、飲茶、食得瞓得,點解咁就走咗,醫院事後一直推卸責任,係咪蝦我哋係老人家」?她表示很後悔當日支持丈夫接受檢查。
仁濟醫院發言人表示,病人的腹部電腦掃描檢查顯示有一個約10厘米大之肝腫瘤,需抽取腫瘤組織化驗,確定細胞種類以決定治療方案,並已向病人解釋檢查風險包括出血及腸臟受損。病人在上月6日入院時,各項血液化驗報告均正常。
翌日早上病人完成組織抽取後出現休克,檢查顯示肝腫瘤出血,已立即進行緊急手術,但情況惡化,病人於8日死亡,個案已轉交死因庭跟進。

仁濟醫院醫療失誤圖解

1)王茀年接受腹部電腦掃描檢查,疑有肝腫瘤,醫生向王夫婦講解需抽取肝臟組織化驗

2)王伯在仁濟醫院接受抽取肝臟組織療程

3)手術後流血不止,王伯腹部腫脹,需再進行緊急止血手術

4)經兩次手術仍未能止血,王伯終告不治

醫生:同類死亡個案罕見

【本報訊】肝癌病人抽取肝臟組織化驗導致大出血死亡的個案非常罕見,仁安醫院腸胃及肝臟中心總監梁偉強醫生估計,這類事故五年也不會有一宗,雖然肝臟有很多血管,但一般而言完成療程後可自行痊癒,或只是小量出血,即使大出血,若搶救及時也不會致命,但若是刺穿大血管或病人本身有凝血問題,則會提高死亡風險。

新技術避開血管及腫瘤

梁偉強表示抽取肝臟組織出事風險很低,估計每千名病人才有一人出血,死亡個案更是10萬人以上才有一宗,加上近年科技進步,抽取過程可配合超聲波監察,避開大血管及腫瘤,故出血的風險更低,但過程中仍有機會刺穿血管或刺中腫瘤,引發較嚴重的出血;病人一旦有肝硬化或有凝血問題,會令出血問題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