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愛蝶老頑童:保存會飛的蝴蝶更重要

八方人物--愛蝶老頑童:保存會飛的蝴蝶更重要

很多很多年前,一個小男孩在幼稚園的小灌木上,無意間看到了蝶蛹羽化為蝴蝶的美妙過程,沒想到這驚鴻一瞥,令小男孩迷上了蝴蝶,在往後的數十年歲月,全副心神投入到蝴蝶及昆蟲的保育工作上。今天,小男孩陳維壽已步入古稀之齡,創立的蝴蝶博物館累積逾50,000件昆蟲標本,是全球蝴蝶常設展覽標本數目最多的一個單位,奠定「台灣蝴蝶爺爺」的地位。

珍貴的雌雄同體標本,約百萬至千萬隻蝴蝶才有一隻。

玉帶鳳蝶雌蝶異常型,罕見珍貴。

慨嘆蝴蝶被迫居深山

台灣是名副其實的蝴蝶寶島,蝴蝶品種及數目繁多,蝴蝶爺爺不愁沒有見識珍貴品種的機會。爺爺坦言,在人生不同階段都遇到熱心的名師,導引他走上研究蝴蝶之途。當年他在台灣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昆蟲組畢業後,重返母校成功中學執教鞭,最大的感觸是童年常見的蝴蝶族群,已因經濟發展被迫退居深山,心底裏更堅信要推動保育蝴蝶工作。
42年前,爺爺的機會終於來了,經過三年籌備,1971年初於校園創立的昆蟲科學博物館正式開幕,由最早期的靜態標本展示,至為師生提供研究所需的協助,爺爺則四出演講及出席研習會、撰寫逾50本有關蝴蝶及昆蟲著作,博物館也漸漸優化,增科學教育功能。在98年更獲台北市政府資助,於校園新建綜合大樓設置「蝴蝶宮.昆蟲科學博物館」。
蝴蝶宮的藏品逾50,000件,單是在博物館內長期公開展示的昆蟲標本達30,000件,是世界之最。這些昆蟲標本,是爺爺數十年來的收藏,當中不乏世間罕有的標本,其中雌雄性別同體的蝴蝶標本,猶如爺爺的命根,因為約100萬至1,000萬隻蝴蝶才有一隻雌雄同體標本。昔日他於日本公開展示這個標本,經昆蟲學家證實真確無誤,為學術界拆解一個大疑團。大英博物館也曾以可買起一個小套房的價錢收購,但爺爺卻不為所動,婉拒出讓心頭好。

帶逾千標本在港展出

蝴蝶宮珍藏的標本令人目迷五色,爺爺卻絕不鼓勵新一代做蝴蝶標本,扼殺蝴蝶生命,「捕捉蝴蝶做標本,只會用在研究用途。」研究是為了加深對蝴蝶族群的了解,推動保育工作。他不諱言,過去數十年間,與學生在野外捕到蝴蝶,在欣賞後會即時放生,「我們要記住,保存會飛的蝴蝶更重要」。
大半生與蝴蝶結緣,爺爺不僅研究蝴蝶的生態,對蝴蝶的形態也有深刻的體會,蝴蝶宮宣傳單張上有逾20隻繪得美輪美奐、栩栩如生的蝴蝶,原來全都是出於他的手筆。在台灣他有一個「愛蝶老頑童」的暱稱,他認真地道出自己的心態,「蝴蝶帶給我快樂,我也會盡了我的力量保護蝴蝶」。
蝴蝶爺爺剛帶了逾1,400種蝴蝶標本到香港,包括珍貴的雌雄同體標本,本月17日至下月1日在鑽石山荷里活廣場「蝶舞迎夏」展出。
記者 蔡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