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將慘遭凌遲

明朝名將慘遭凌遲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號自如,祖籍廣西藤縣,生於廣東東莞石碣鎮水南村,35歲中進士,後入兵部,奉命鎮守山海關及遼東。其時,明朝屢臨清兵侵犯,邊境告急,他以智勇屢敗清兵,固守邊防。

文革時墓園遭破壞

不料,晚明宮廷昏庸,奸臣當道,崇禎皇帝聽信讒言,視袁崇煥與敵和談為「叛逆」,將他召回京後處以凌遲。史載袁伏刑時慘不忍睹:行刑者一寸寸削割其皮肉,共割了3,600多刀,至見骨仍未死;其時京城民眾亦信其通敵,恨之入骨,紛生吞其肉。袁死後,有昔日手下為他收斂骸骨,葬於北京廣渠門內廣東義園,並世代為其守墓。明亡後,清朝為他平反修墓。中共建政後,袁的墓園差點被毀,幸得一批文化名人呼籲,毛澤東特批保護;但文革又遭破壞,2002年才恢復原貌,2006年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莞袁崇煥紀念館為水南村村民多年前在袁的故居舊址上修建,佔地11萬平方米,內有袁的雕像、故居、衣冠塚等。但該園今年初被市文化局收回管理。
本報記者

袁崇煥紀念園為村民多年前在袁的故居舊址上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