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比我大兩歲的姐姐,在中共建政後不久就到內地升學,大學畢業後在瀋陽一工廠當技術員和工程師。在有「海外關係」即被懷疑有二心的政治氣氛下,各次政治運動都受到衝擊是不待言了。不過本着愛國心和對中共政權仍抱幻想,她一直沒有想過要離開大陸回香港。
1976年,周恩來去世,四人幫得勢,把批鄧和反擊右傾翻案風的極左運動推到高潮。她的工廠裏有好幾個同事與好友是唐山人,突然間他們與在唐山的家裏人的聯絡中斷了。那時一般人沒有電話,唐山家中的傳呼電話不通,沒有來信。他們想請假回家看看是怎麼回事,但買不到去唐山的車票,無論火車票或汽車票都不賣,沒有解釋。他們嘗試坐途經唐山的火車,經唐山時不停站,只覺有一陣屍臭味飄進車廂。在焦慮了兩個月後,他們才知道那裏發生了地震,但外地人還是不能進唐山,家人死活不明。好久以後才知道遭難了。那就是內地人當時的處境。
姐姐說,唐山大地震發生後,她決定要申請回香港了。她對這個不把人當人的政權徹底失望,不再有幻想,愛國熱情也徹底被澆熄了。三年後,她回到香港,那時文革已結束,改革開放開始,她在大陸二十多年的學習和取得的專業資格在香港不被承認,但起碼她是自由人。
看了報上有關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報道,又勾起了她的回憶與悲憤。電影說,地震後,死者的媽媽和妹妹即從山東趕去唐山。姐姐說這在當時是絕對不可能的。那時唐山被封鎖,地震的消息在大陸被封鎖,解放軍去救災是命令、任務,不能不去,但也不能想去就去。
電影顯然把當時的背景隱去,甚至可以說是經塗脂抹粉而美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