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瑪麗醫院發生醫療事故。一名懷孕十多周的孕婦上月中入瑪麗進行微創手術,其間一枚長約1厘米的彎形針在肚內「彈開」,醫生遍尋不獲,彎形針仍留在她的肚內。由於X光產生的輻射會影響眙兒,現時無法憑照X光確定彎形針位置,醫生不能為她取走彎形針。
照X光尋位置恐影響胎兒
事主蕭女士今日將在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永達陪同下,向瑪麗醫院高層表達不滿院方以事件複雜為由,遲遲未為她取出彎形針。蕭現沒感到痛楚或不舒服,但極擔心會影響胎兒,醫生建議她等生產後才移除彎形針。
蕭女士因患上畸膽瘤,於上月中入院做微創手術,以移除病變組織。民主黨社區主任劉子傑引述蕭說,在手術過程中,一枚細小的彎形針突然在肚內「彈開」,醫生即時找尋,但未找到,只知應藏在腸臟附近,但因蕭已懷孕十多周,無法透過照X光確定位置。
瑪麗醫院發言人昨晚回應指,已就事件向醫管局呈報,其間主診醫生和病人聯絡主任曾三次與病人及家屬會面,早前已就如何繼續跟進其情況達成共識,昨日再以書面向病人及家屬作出回應。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表示,照一次X光不致危及胎兒,但在蕭女士肚內的彎形針位置不明,需要從不同方向照X光,定會多過一次,X光輻射便會危害胎兒,因此不建議這樣做;使用磁力共振雖然不會傷害胎兒,但出來的影像會呈很亮的白點,要確定就是彎形針有難度;超聲波因影像更差,更用不着。
醫生指可待生產後取出
靳醫生表示,不清楚蕭女士的手術過程,但若是一般微創手術所用的彎形針,十分幼細,即使留在肚內,弄傷腸臟可能性不大,而且婦女懷孕時子宮會增厚,不用擔心它會傷害胎兒。他相信彎形針對母體沒有即時危險,認同可待生產後才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