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或以上 十分一是患者訓練記性助減慢癡呆

65歲或以上 十分一是患者
訓練記性助減慢癡呆

【本報訊】長者突然性情大變,加上記憶力、判斷力及語言能力不斷減退,均是老人癡呆症常見早期病徵,但由於症狀易被忽視,患者很多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社聯與中電合作於07年開始推行「腦」有所為活動,為早期記憶力衰退的長者提供訓練,透過圖像、數字、顏色及故事等聯想練習,改善長者的「冇記性」問題。
記者:梁德倫

本港每10位65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人患上癡呆症,估計至2025年患者將達11萬人。社聯於07年開始與中電合作展開大型預防長者患癡呆症活動,並已為近萬名長者檢查記憶力,發現當中約7,000人有輕度記憶力減退和認知障礙問題。
為了改善長者的記憶力,社聯已為3,370名有輕度認知或記憶力衰退的長者提供八堂記憶訓練,透過專注力訓練、特殊記憶法等,強化記憶及認知能力。負責評估成效的理工大學活齡學院總監鍾晶晶指,曾將668名有輕微認知障礙的長者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參加記憶訓練課堂,另一組則為對照組,只參與一般社福機構提供的活動;經八堂訓練後,發現參與記憶訓練的長者認知功能有明顯進步,由平均的22.5分上升至25分,對照組則只上升半分。

用聯想法記住事物

今年63歲的羅君琦,最近參加了記憶訓練課程,她指母親和舅父都患有嚴重癡呆症,近來也發現自己記憶力衰退,「有時會唔記得煮緊嘢,又或者唔記得啲數字」。她表示訓練後學會利用聯想法將事物記低,「好似屋企大堂大閘嘅密碼加埋係幾多,乜嘢顏色代表要做乜嘢,發覺好多嘢易記咗」。她現時利用聯想記憶法加上寫在筆記簿中,記憶力有明顯改善。
李沛蒑的87歲母親,五年前因中風患上嚴重癡呆症,「佢成日唔認得自己已經喺屋企,所以嘈住要返屋企」,由於不懂照顧母親,令她感到很大壓力,「試過成個月都瞓唔到」。其後她參加專為癡呆症病人家屬而設的訓練課程,學懂不少照顧技巧,「例如唔會再同阿媽拗,學識轉移佢視線同埋安撫佢情緒」。
由於計劃成效理想,社聯計劃再為5,000名有早期記憶衰減問題的長者提供檢查及訓練,希望有助減慢早期患者的病情惡化。

羅君琦表示,已學懂透過顏色及數字聯想將重要事件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