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兩房」(房利美和房貸美)股票於上周四在美國紐約交易所除牌,市場人士擔心短期會對兩房債券價格造成壓力,而中國作為兩房債券最大的外資債權人,將因此蒙受損失,但分析指長遠而言,中國持有兩房債券的風險不算大。
獲華府支持 債權人有保障
中國是兩房債券外資機構最大債權人,持有約3760億美元(約2.9萬億港元)兩房債券。於上周三最後一個交易日,房利美股價跌17%至25美仙,房貸美則跌5%至34美仙。上周房利美的30年期債券價格走勢持續走軟,由上周二的130.523美元回軟至上周五的128.216美元,是兩周以來低位;息率則由上周二的4.349厘升至上周五的4.494厘,為兩周高位。
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表示,兩房股票未能維持上市地位,或令投資者對其信用存疑,評級機構可能調整其信貸評級,以致影響其債券價格短期波動;但若是長期持有,風險應不大,因美國的房地產按揭市場為兩房所支撐,兩房可獲美國政府的支持及保證。
此外,瑞銀亞洲研究部主管浦永灝則認為,債券持有人的保障較股票投資者為高,一般公司出現損失或重組,股東將是首個受害者,債權人則受到一定的保障;而債券價格主要受發債人的償債能力影響。
國家外滙管理局日前發表公告,指中國外滙儲備沒有投資美國兩房股票;外管局強調兩房債券規模大、流動性較好,在債券投資領域一直是各國央行進行外滙儲備投資的重要對象。
其實中國過去已積極消化兩房資產。據統計,08年金融海嘯爆發時,中行(3988)、建行(939)、工行(1398)所持兩房債券為232.52億美元;至去年6月底,三大行持有兩房債券已降至62.94億美元。招行(3968)早於08年底已將原本持有的兩房債券全數售出,且略有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