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紫金礦業廢水嚴重污染的汀江,素有「客家母親河」之稱,流域內的福建、廣東交界處,正是客家人聚居之地。金礦的開採、紫金公司上市及股票出售解禁,曾一夜之間造就無數千萬富翁,但年復一年的廢水洩漏,對汀江造成的毒害也日益嚴重,當地居民斥之為:「富了一群人,害了一縣人。」
礦產商受政府偏袒
去年4月,紫金礦業限售的原始股解禁,除公司高層外,還有兩批人一夜之間暴富。一批是「同康股」持有人。2000年,紫金攔砂壩崩潰,洪水冲毀下游同康村房屋、耕地,公司拿不出足夠現金補償,結果由政府出面攤派給每個村民一份原始股。另一批是2003年,紫金進行股改集資時,當地一些公務員及公司員工被勒令出錢買入股份。當年的原始股到解禁時已升值600倍,持股人「被迫」成為千萬富翁,成為內地媒體熱炒的佳話。
這些千萬富翁中,不少人就此離開上杭,到廈門等他們嚮往的城市買樓、買商舖,開始新的生活。但是,生活在金礦下游的村民,就要面對污染越來越頻密出現的問題,甚至不敢用引自汀江的自來水煮食。去年9月,汀江璜溪段數以百萬公斤計的淡水魚死亡,也懷疑是水質被污染,不少養殖戶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其實,金礦污染隱患嚴重,不只出現在上杭。紫金近年大舉併購企業,擴展至湖南、貴州、河北、新疆等地,旗下公司不時傳出尾礦庫洩漏、污染環境的消息。今年5月,國家環保部點名批評11家存在嚴重環保問題的上市公司,紫金名列榜首。
不過,環保部勒令紫金等11家公司在6月完成整頓的一紙公文,顯然未能成為有效的緊箍咒。這些公司多在當地的財稅收入、生產總值中佔據重要地位,往往受到政府偏袒、保護,村民的上訪、網民的批評往往被壓制,環保部也是鞭長莫及。只要官商勾結、箝制輿論的現狀一日不變,採礦業的污染問題就一日得不到整治。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