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讀完了民主黨的政改六人工作小組報告,腦子有兩大謎團。
第一個謎團:為甚麼民主黨高層要等到最後關頭,才拋棄聲稱「缺一不可」的三條談判底線,變成「一個都攞」?普選聯和其他黨員為何一開始都被蒙在鼓裏?整份報告未見清晰交代。報告只指出:六月十三日,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宣佈以主席個人身份,建議可僅採納民主黨一人兩票方案,至於廢功組、路線圖、普選定義等訴求可以緩議;如中央接受,他會說服黨員同意;如未同意,他會辭任主席。這正是事態急轉直下的關鍵一步。
報告沒有交代他是否早有此意,抑或臨時起意,只指出:該方案可增加民主成份,是政治現實下的最佳選擇,讓市民不再那麼厭倦內耗爭拗,讓支持民主派的總體人數增加,拓寬民主派政治光譜云云。
缺一不可變一個都攞
先不論這些理由是否成立,畢竟這些所謂理由都一直擺在他面前,從去年八月醞釀五區公投到今年六月政改表決,都未生變,不加不減。既然這些理據一直存在,為何不老早告訴大家他會一個都攞,反而虛擲大好時光,高呼缺一不可,然後卻一夜縮沙?
或許從○七年人大決議以來,民主黨高層已經逐漸形成以下默契或共識:廢功組、路線圖、普選定義等重大訴求,都是一些可以在這一輪談判中捨棄的談判籌碼,或者是為了促進中央接納民主黨一人兩票方案的讓步空間。既然如此,日後市民還可以憑甚麼來相信民主黨「始終」對廢功組、路線圖、真普選堅持不渝,這些訴求不再淪為談判籌碼,底線一退再退?
民主黨一直強調變通和實效,同時不斷迴避原則和誠信的非議。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日後,民主黨還有無資格批評民建聯、自由黨在○七、○八普選立場上轉軚?還有無資格反擊建制人士批評民主黨於○五年否決方案造成五年內耗的責難?
違競選政綱突然轉軚
第二個謎團:為甚麼民主黨在違背競選政綱、沒有取得選民新授權前,突然轉軚?
即使民主黨和中央的密室談判和秘密通訊,真的毫無枱底交易,但相關談判內容或手段,又何曾事先或事後取得民意授權?
為甚麼不效法五區公投五子辭職後參與補選,重新取得選民授權,以正當化其轉軚決定?
民主黨還懂得民主的真義就在於:只要符合憲政原理,交由人民投票決定政治事務(包括政改)嗎?否則,民主黨究竟是黨員俱樂部(以服務黨員利益為最終目標),抑或是民調黨(以各類民意調查結果作為政策藍本)?
市民「睇住民主黨大,睇住民主黨壞」,不知道民主黨有無「不可告人的目的」,但如果我們「逐步去探究其深層次原因」,時間將會成為最好的證人。
桑普
時事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