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政府近年銳意發展珠三角經濟圈,其實早在六、七千年前,香港與珠三角已經融合成一個文化圈。中文大學主辦的「毋忘香港的根」展覽,呈現香港及珠三角地區的出土文物,從中顯示香港從前不僅是一個漁港,更是華南文化重鎮。
考古學家發現,從香港南丫島大灣、澳門黑沙及深圳咸頭嶺分別出土的三批圈足彩陶盤,外形與紋飾驚人的相似。研究認為,約6,200年前,三地先民造出近似的陶器,並非巧合,而是說明珠三角地區早已形成一個文化圈,工藝技術互相交流。
港是華南文化重鎮
協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所長王巍說,近年考古成果證明,香港擁有長達六、七千年的文化淵源,只是文獻沒有記載,早年的考古學又無觸及,讓人以為香港是個歷史短淺的漁港。但從圈足彩陶盤等出土文物反映,香港可說是華南文化圈的重地。
中大花了十年時間,把這些考古成果攝製成《香江懷古》DVD,詳述香港七千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