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不是西班牙球迷,大概都會覺得西班牙捧走今屆世界盃是實至名歸,合理得很。西班牙球員的技術及創造力向來不錯,比大部份歐洲隊優勝。只是向來表現不集中及飄忽,又缺乏德國隊、荷蘭隊那樣的紀律與團隊精神,令西班牙在世界盃向來成績平平,從未打進過四強位置。近幾年的西班牙隊成功加強了紀律與團隊精神,不再單打獨鬥式散兵游勇般硬闖,再配合原來的創造力與技術,令西班牙在一眾歐洲強隊中脫穎而出。○八年先在歐洲國家盃奪取冠軍,今次世界盃連克德國、荷蘭兩支強隊捧走世界盃更清楚證明西班牙真的在變革中「升呢」,成為超德(國)意(意大利)趕巴(巴西)的世界級強隊。
從比賽結果來看,西班牙當然是大贏家;但從整體政治、經濟、社會收益來看,主辦國南非的收益更大。有分析估計,贏取冠軍的西班牙會因為亢奮所導致的消費、餐飲開支增加及連串慶祝活動令GDP上升百分之零點五。南非更厲害,得到的各項直接收益令南非大幅改善了球場設施、交通系統及機場網絡,足以為將來申辦奧運會鋪路;世界盃籌備及舉辦期間至少創造了十一萬個新職位,旅遊收益上升數倍。再加上數以百萬計遊客親身見證新南非的真面目,數以億計電視觀眾見證南非主辦大型賽事的能力,這都提升了南非的國際形象及地位,讓世人明白南非真的已告別種族隔離的醜惡歷史,成為一個黑白共融的新國度。
單以金錢收益來看,國際足協是最大贏家。全球電視轉播權收益超過三十億美元,還有其他贊助及收益,令國際足協比上屆世界盃至少多賺三成以上。得到這筆巨大收益後,國際足協理應把資金用在推動足球運動特別是貧窮國家、落後國家的足球運動上,例如撥款協助非洲、部份亞洲國家的青訓計劃,拉近各國青訓水平的差距;例如協助窮國興建、改善球場設施,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享受足球運動。此外,國際足協應切實檢討今屆賽事出現的種種紕漏及弊端,特別是引入科技協助球證執法的問題更不應一拖再拖。英格蘭國腳林柏特在全球數以億計球迷眼前射球入網,裁判卻懵然不知,任由比賽繼續。像這樣顯而易見的失誤肯定會削弱世界盃賽事的公平性,製造不必要的爭議,國際足協實在不能再對問題視若無睹了。
今屆世界盃的贏家固然不少,輸家也有很多。賽前大熱意大利、巴西早早出局自然是輸家,香港市民、球迷其實也好不了多少,其實也是輸家。跟以往的世界盃決賽周相比,今屆香港市民、球迷比以前更難看到球賽,更難在家中舒舒服服的觀看六十多場賽事,甚至在電視新聞中也看不到球賽的精華片段,只能看一些仿造的動畫片段。事實上在賽事開始前已不斷有團體、市民投訴、抱怨賽事由收費電視台壟斷播映權,未能安裝或沒有能力安裝收費電視服務的市民只能望世界盃賽事興嘆,未能像以往那樣輕鬆的按興趣收看,必須外出光顧食店或酒吧才能如願。
世界盃是四年一度的體育盛事,理應讓全民可以觀賞及分享當中的樂趣,不應僅僅成為企業牟利的工具。因此,特區政府有必要主動牽頭協調各廣播機構處理好播映權問題,確保賽事能以最方便、最公開、最無障礙的方式讓市民觀賞,甚至可以由特區政府以香港電台的名義購入電視播映權,再分配予不同廣播機構,讓觀眾能按需要、興趣、喜好選擇收看那一家電視台的節目。只有這樣,世界盃才能再次成為全民共賞的盛事,香港市民、球迷才不致成為輸家。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