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放寬每日2萬人幣兌換上限財資公會冀准外資染指央票

倡放寬每日2萬人幣兌換上限
財資公會冀准外資染指央票

【本報訊】本港人民幣業務正全速推進,在可控風險下獲拆牆鬆縛將成趨勢。財資市場公會(TMA)旗下人民幣業務工作小組兩周前舉行第二次會議,就如何加快推動人民幣整體業務,包括放寬每日2萬元人民幣兌換上限、深化本地人民幣同業拆借市場,及境外機構進入內地債券及央票市場等,進行商討並向當局提交意見。記者:劉美儀

人民幣業務工作小組主席兼中銀香港(2388)投資管理主管陳少平表示,會議亦比較周邊地區現行人民幣兌換的操作安排;他透露,本地人民幣同業拆借活動最近成交略見增加,雖然規模仍有限,但他預期未來6至12個月,本地可望形成人民幣同業拆息定價(fixing)機制,作為未來貸款融資參考息率的基準。

擴大資金池利推投資產品

TMA由金管局牽頭籌組並主要以財資市場人士組成,TMA轄下市場準則委員會,旗下就人民幣業務而成立的工作小組,4月底召開首次會議,兩周前再度召開第二次會議。陳少平表示,目前商討進展良好,大部份在港提供人民幣存款業務的參與行,及金管局均有派代表參與會議。
他指出,會議就加快人民幣業務整體發展提出不少意見,亦比較周邊地區經營人民幣業務的不同操作條款;東南亞不少有人民幣流通的市場,例如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可能因為並無清算協議規範,運作上反而較具彈性,亦具參考作用。
以馬來西亞為例,有別於本港規定客戶每人每日最多兌換等值2萬元人民幣,當地設立每年兌換限額最多為100萬馬幣(以每美元兌3.2馬幣計,約為211.5萬元人民幣)等值的人民幣,操作靈活度較大。他認為,儘管客戶仍可透過銀行設立每日兌換指示,累積人民幣存款金額,但每日兌換上限始終限制人民幣資金池的增速,若上限能放鬆或提高,對推動本地人民幣業務及投資產品,將有立竿見影之效。
自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推出以來,本港人民幣拆借市場理論上同步開展,雖然現時拆借活動及金額仍不算多,但他指最近成交已略見增加,拆借期亦有長至6個月。

SHIBOR定價機制料將形成

中銀香港是最先提供緊貼上海銀行同業拆息(SHIBOR),作為本地人民幣同業拆息報價及貿易融資定價基礎的銀行,他說,有其他同業亦開始採用,他相信假以時日,參考SHIBOR的本地人民幣定價機制,會正式形成,運作就如港元同業拆息定價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