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李鵬「六四」日記》炒得沸沸揚揚之際,美國「白求恩」寒春(JoanHinton)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九歲。她是另一位「白求恩」韓丁(WilliamHinton)的胞妹。寒春被譽為「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而她的哥哥韓丁卻寂寞得多,這恰與六四以及李鵬很有關係。
韓丁先後在哈佛、康奈爾大學就讀。二戰爆發,斯諾的《西行漫記》改變了韓丁的人生,西方左傾人士多有虛偽之輩,韓丁卻很真誠。一九四七年,聯合國救濟總署派他到河北冀縣,那是共產黨的地盤;翌年,他到山西解放區參加土改,並寫下著名紀實長篇《翻身》,他論斷:「不了解土地問題,就不能了解中國革命。」
韓丁沒錯,共產黨正是許諾農民分田分地而一舉奪得政權,國民黨敗走台灣,痛定思痛,也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和平土改。孰料共產黨不幾年就實行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迄今農民依然沒有自己的土地。另一深刻諷刺就是《翻身》繙譯成十國文字,還在英國改編成話劇,但它在中國大陸的譯本卻一直難產,因為《翻身》謳歌革命之餘,也如實記錄了土改的暴戾,共產黨幹部欺壓農民,以及國共雙方都曾掘堤用洪水殺傷對方的軍隊。這種真實描寫,共產黨怎能容許?
韓丁在美國曾受到麥卡錫主義迫害,他兩度和美國政府興訟,都勝訴得直。他創建了美中人民友好協會並任主席,他還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項目專家和中國農業部高級顧問,並在鄉村指導農業長達九年,韓丁對中國基層政府及其政策多有批評,但從來不被報道,官方引述的都是他對改革開放的頌揚。
及至一九八九年,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命運發生轉折,韓丁下榻北京飯店時正好目擊六四屠殺,便寫下證詞發表於西方報刊。李鵬怒不可遏,遂逼走韓丁。韓被迫辭去聯合國糧農組織顧問返美,其後他對中國的苦戀仍癡心不改,他妻子是聯合國兒童組織駐華專員,韓丁從此只能作為聯合國專家的家屬「暫住」中國。
二○○四年,韓丁在美國逝世,他的墳墓遙向東方,葬禮上播放他最喜愛的中國歌曲:「山那邊好地方,窮人富人都一樣,你要吃飯得做工,沒人為你當牛羊,老百姓管村莊,講民主愛地方,大家快樂喜洋洋。」早期共產黨無疑有此追求,亦符合韓丁的理想。而今中國現實和那個境界何其遠也!韓丁女兒卡瑪繼承了父親的耿直,她是六四紀錄片《天安門》製片人,某種意義上說,這部電影就是對韓丁的紀念。
孔捷生
逢周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