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多項經濟數據都顯示,經濟情況現時就像一個酒醒過後的人,頭痛欲裂。國會中期選舉將至,美國人會選擇清醒地面對現實,抑或繼續麻醉自己?在政府刺激經濟的措施逐漸失效後,房屋、勞工及製造業數據均開始「現真身」,情況不甚樂觀。
債息跌穿3厘恐雙底衰退
奧巴馬在上月尾20國集團(G20)領袖峯會舉行前夕,就率先與歐洲國家唱反調,呼籲各國要繼續刺激經濟,不要只顧削減債務而拖慢經濟增長步伐;因此很多人都估計,美國即將要推出第二輪刺激經濟的措施,但其實如何推出刺激經濟的計劃,才是奧巴馬真正面對的問題。
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於6月29日跌穿3厘這個心理關口,反映投資者對經濟前景投下不信任的一票,美國經濟越來越有可能步入第二次衰退。德意志銀行信貸策略師JimReid指出,若債券市場是正確,那麼經濟復蘇論將到此為止。事實上,過去3年,信貸市場都能預先反映危機將至,作出警告。
經常在專欄批評奧巴馬政府經濟政策,但實情卻是「小罵大幫忙」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早前說過:「我很擔心我們現已在第三次蕭條的初段,主因是政策失誤。美國與歐洲,都正朝着日本的通縮陷阱走去。」他多次撰文,指緊縮政府開支會拖累經濟增長,應先不去理國家債務水平,繼續刺激經濟才是王道。
他引述國會預算辦公室總監DouglasElmendorf所言:「在現今失業率高企、工廠和辦公室的設備使用率不足的情況下加大財政刺激力度,與數年後在就業及生產都轉好時再緊縮財政開支,是沒有內在衝突的。」
量化寬鬆2.0大約在今秋
然而,中期選舉將至,民主、共和兩黨議員各懷鬼胎。共和黨參議員當然希望經濟情況得不到任何改善,屆時就可將經濟問題歸咎於民主黨解決問題不力;民主黨當然希望趁這段期間力推德政,增加在選民心中的分數。所以,現時難以寄望兩黨會就經濟問題通力合作,上月底參議院就延長緊急失業救濟金的期限,但共和黨議員聯袂投下反對票作為選舉籌碼,表示不希望令財赤繼續增加,議案最後無法獲得通過。
由於財政刺激政策在共和黨的阻撓下,要再大花公帑刺激經濟幾近沒有可能,於是市場盛傳將由聯儲局出手,在毋須國會通過的情況下買入問題多多的市政債券,進行第二輪的量化寬鬆政策。而政府需緊盯即將公佈的企業業績及經濟數據,所以很有可能於本季尾推出。
有報道指出,儲局將準備將其資產負債表由2.4萬億美元倍增至5萬億美元,一來可藉此刺激資產價格上升,透過財富效應令國民願意消費,亦能解決投資者擔心市政債違約的問題,維持債券評級。而瑞銀的一份報告指出,儘管伯南克在這問題上遇到很多地方聯儲銀行的反對,但多個比市場預期為差的數據最終將迫使伯南克作出行動。
(滅赤系列二之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