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與共產黨溝通過程曝光後,不但未能解答市民對政改方案獲得通過的種種疑問,更進一步令市民厭惡這群「密室政客」的所作所為。民主黨這份「政改六人工作小組報告」(下稱「報告」),是在泛民撕裂、選民怒氣衝天下,「密室政客」不得不公開擺出的「解穢酒」。當一眾市民還在質疑這報告可有「避重就輕」、「護短飾非」的成份時,有份參與過程的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已第一時間跳出來,指出「報告」內沒有提及的重要日子;負責玉成「溝通午餐會」的《明報》總編輯張健波也忙不迭地解說原委,並發出聲明稱曾於「十一月及十二月做東設飯局十次,其中一次是十二月二十二日的飯局,共有五人,明報有二人,一是總編輯張健波,另一是執行總編輯馮成章,三位客人分別是梁愛詩、何俊仁及張文光。」(《明報》七月十日報道)
早已部署密室交易
無論是梁愛詩或張健波的聲明,都肯定是為「報告」內不足的資料作出補遺,讓市民獲得更多資料。不去猜測這兩位有份參與「密室政治」的人物發表聲明的動機,客觀的現實是這兩份聲明已對「報告」造成更大的傷害。
在這個「密室談判」的過程中,內容固然重要,最關鍵的反而是日期紀錄的準確性。這正正是梁愛詩聲明的重點:「本人首次與何俊仁律師與張文光議員談及與中央對話是在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經雙方友好安排午餐聚會,當時他們兩位表達希望與中央對話,談論政改問題。」證明了「密室政客」早已部署「密室交易」,於二○○九年十二月已決定了不諮詢市民,便欲與共產黨「和好」。合理的推想是他們早已決定不參與「五區公投」,並以此作籌碼跟中央周旋,所以「報告」中越遲提到他們與中央談判,便越能製造談判與反對「五區公投」無關的煙幕,於是「報告」故意誤導市民,以為他們的第一次接觸是二○一○年二月十二日。這有意誤導已造成欲蓋彌彰的效果!
選擇與特首「起錨」
梁愛詩的聲明引述了《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附件二第三條規定:「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選舉辦法的修改,須要行政長官、立法會和人大常委會三方共識,缺一不可成事。」證明了中方的堅持一直沒有放棄,而「密室政客」卻由三項原則缺一不可的爭取,退至接受只剩一點的爛方案,只管向中方叩頭,不經選民的認受,談判技巧拙劣,不懂適時爭取押後通過爛方案,忽視民主過程諮詢選民的必要性,選擇了與曾蔭權齊齊「起錨」,速戰速決的通過一個不知去向的方案,如今前景暗潮洶湧,又怎怪市民罵不絕口呢!
梁愛詩及張健波的聲明,使人聯想到《聖經》記載羅馬總督彼拉多當年要作出釘死耶穌的決定前洗去血腥之手的說詞。彼拉多當眾洗手宣告他與耶穌釘死十字架無關,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馬太福音二十七章二十四節)。看來,「密室政客」雖然自稱為本港前途願作「犧牲」,市民也未必盡信他們是「義人」。看官想看的是:這一趟他們能否從十字架上自解下來!
韓連山
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