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遺棄 受虐待 朋友關懷融化冰冷的心現代灰姑娘找到愛

遭遺棄 受虐待 朋友關懷融化冰冷的心
現代灰姑娘找到愛

香港青年協會昨舉行第14屆「黃寬洋青少年進修獎勵計劃」頒獎禮,鼓勵青少年逆境自強,今年共有71間學校和社會單位共推薦112位同學參加,經兩輪面試,最後選出20位得獎者,他們的人生路比別人崎嶇,成長也較同齡少年艱辛;分享血與肉的故事時,有人不禁熱淚盈眶。 記者:林曼穎

現年21歲的高考生李嬋玉堪稱「現代版灰姑娘」。她自小被父母遺棄,與養父母在雲南生活,卻從不知自己其實是一個孤兒。12歲時因養母的妹夫(即姨丈)中風,嬋玉背負照顧姨丈的責任,隻身來港,「上飛機嗰陣忍唔住喊,覺得要去陌生嘅地方同家庭,個心好恐懼。」
到港後,姨丈姨媽常呼喝她,當她是工人般使喚,不斷要她做家務,表弟妹則可以看電視不用幫忙,「衫洗得唔乾淨,買錯餸都會俾人用粗口鬧,叫我返鄉下耕田,因為咁成日匿埋喺被竇偷喊。」這一切讓她覺得內地和香港是天堂與地獄,驅使她想返回內地與養父母重聚,誰知姨丈一句話令她晴天霹靂,「返乜吖?你只不過係執o架咋!」12年來驚聞自己是孤兒的嬋玉那刻感到:「自己好似大海上嘅一條船,冇方向。」

被姨丈用士巴拿扑頭

中四的一天是嬋玉人生的轉捩點。「姨丈姨媽嘈交,我第二日考完試返屋企食嘢,被姨丈當發洩工具用『士巴拿』扑我個頭;眼前一黑,覺得個腦好熱,不斷流血,暈低咗。」她在醫院縫了兩針,並和姨丈姨媽脫離關係住在庇護所,開始獨立生活。在庇護所居住期間每當見到宿友有親人探望,嬋玉更覺自己孤單,她一度哽咽地說:「埋怨神點解唔造一個完整嘅家畀我?我嚟呢個世界上做乜嘢?」
嬋玉獨自生活了4年,先後在社會福利署、協青社和彩雲宿舍居住,沒有再與姨丈姨媽聯絡,覺得他們難以寬恕。不過,在老師和朋友的輔導和勉勵,加上信仰的影響下,嬋玉逐漸改變負面想法。「曾老師視自己如親女,同我一齊食飯,送禮物畀自己安慰我;考A-Level(高考)嘅時候收到朋友嘅訊息,叫我加油同講『我愛你』,佢哋嘅愛令我覺得自己都要咁樣愛身邊嘅人。」

黃寬洋青少年進修獎勵計劃頒獎禮昨舉行,逆境自強各獲獎者分享經歷。

「數算恩典知幸福何在」

嬋玉於06年與姨丈姨媽重新聯絡,修好關係,「嬲一個人好辛苦。點解要人主動,自己唔踏出一步關心人先呢?」現時,嬋玉於教會宿舍居住,閒時會探望住在老人院的姨丈,並與姨媽飲茶聊天。嬋玉立志做護士,計劃來年修讀護理課程,「想生活穩定啲,同埋想照顧內地嘅養父母。」養父腦血管有問題,養母則高血壓,她希望將來做到護士照顧和報答他們,不想終生抱憾。嬋玉現時靠補習和領取綜援維生,每月均省下金錢滙給養父母作生活費。
嬋玉獨自生活期間養成了跑步和寫日記的習慣,「跑步令我識得堅強,每件事都堅持落去唔放棄。寫日記就乜都寫,尤其開心嘅事,因為只有數算自己嘅恩典,先知幸福何在。」

親恩感動
父臨終寄語毒女回頭

「我第一次,亦都係最後一次攬爸爸。」曾經沉淪毒海的陳詠彤(18歲),回想肺癌父親臨終前的寄語,令她毒女回頭,卻因濫藥留下後遺症,「我IQ剩番78,記憶力負分,隻腳有事,後悔當初嘅行為。」
小時的詠彤性格內向,不懂表達內心感受。有三姊一弟的她自小學到中一期間,都誤以為父母不關心自己,「自己排行第四,覺得俾人遺棄」,中一開始變得反叛,脾氣暴躁,和姊弟打架,並經常離家出走,試過一度離家七天。

「我攬住佢,係我第一次」

詠彤又和朋友在公園及機舖流連,四處惹事,中二時被踢出校,「嗰刻覺得自己好型,仲掂埋毒品,食大麻、K仔同Fing頭,不斷食,試過一禮拜食足五晚。」
詠彤被踢出校後轉讀職業訓練局的髮型設計課程,修讀為期三年的中專文憑大半個學期後,因為吸毒再度被開除學籍,同時因為濫藥五年,詠彤兩年前開始有抑鬱病病徵,經常疑神疑鬼及出現幻聽,因此入住精神科病院治療數月,令詠彤飽受失學和健康變差雙重打擊。
不幸的事件一件接一件,詠彤留院期間,肺癌父親去世,卻挽救了詠彤的一生。詠彤昨憶述在醫院送別父親時哭了起來,「爸爸臨終前叫我生性啲,好好照顧媽媽,話『爸爸最唔放心嗰個係你』。我嗰刻先知爸爸從來都好錫我,只係大家唔識溝通。我攬住咗佢,係我第一次,亦都係最後一次攬住爸爸。」
詠彤去年初成功戒毒,但留下後遺症,「我IQ剩番78,記憶力負分,隻腳有事,後悔當初嘅行為。」面對出院後雙失的壓力,青協外展社工Anna鼓勵她做義工到社區幫助長者剪頭髮,「幫到人嘅滿足感,原來遠遠超過吸毒可以帶嚟嘅嘢。」詠彤現在任職髮型助理,公餘時做義工,也修讀英文及心理學課程,並計劃完成中五夜校學業,增廣見識。

陳詠彤(右)成功從毒海回頭,昨頒獎禮上與社工Anna(左)分享喜悅。

師長關愛
搗蛋自閉童變好學生

蔡富強(17歲)性格固執且不懂理解別人感受,與他自小患上過度活躍症和亞氏保加症(自閉症一種)有關,但因為一位老師的愛,富強學懂關懷別人,虛心受教。
同學見富強吃腸仔包,問可否請他吃包,富強二話不說,把腸仔拿走,給對方一個淨包。因為無法專心上課,加上自制力弱,難以遵從學校規矩,富強經常被誤會頑皮和故意頂撞老師,受盡同學排斥,小學開始便間歇性地停課,於小六更停學半年,並先後轉了三間中學。富強現於佛教筏可紀念中學就讀中四,當初負責面試的吳翠瑤老師發現富強多次轉校,安排他見臨床心理學家,被診斷患上亞氏保加症。

「我內心好想被關懷」

富強說:「我係一隻箭豬,唔介意被人排斥,但內心係好想被關懷,小學到家都希望人家接納自己。」吳老師是接納富強的其中一個,自07年9月末入學就讀中二,吳老師每晚都致電蔡母,教導她如何與富強相處。有一次富強問英文老師有關時式的運用方法,卻被誤會故意挑戰老師權威而遭責罵,富強大發脾氣,吳老師接報趕上富強的課室,當場淚流滿面,富強那刻深受感動:「一個同我無血緣關係嘅人點解會對我咁好,我嗰刻成個人冇晒力,標晒汗。」
教書19年的吳老師表示,每個人接觸學生的方式都不同,富強對他而言是互相幫助且密切的師生關係,前年吳父去世,吳老師就是託富強用電郵找親戚告知消息。

蔡富強(右)被吳老師(左)的愛融化,學懂關心別人感受。

不言放棄
腎病女生:等待重生

就讀中四的羅錦惠,小小年紀已遭受腎病折磨,但她自強不息,活出積極人生。
錦惠年前發現患上急性腎衰竭,需洗腎和每天服食十多粒藥丸,但病情沒有改善,去年三月更患上末期腎病,一星期要洗3次血,每日要洗腎10小時,需待3至5年才可換腎重生。
熱心課外活動的錦惠曾經埋怨:「好唔開心點解係自己?我鍾意打波同去camp(宿營),但因為呢個病做唔到。」腎病亦使錦惠記憶力受損,影響學業。

計劃修讀生態旅遊

半年留院,眼見本身體弱多病、剛切除子宮瘤的媽媽抵住勞累,堅持每天照顧自己,令錦惠明白不可放棄。她現在更會以自己的經歷,勉勵身邊朋友樂觀面對困難。
羅錦惠現時計劃修讀生態旅遊課程,希望把自己喜歡面對大自然的性格,將來融合於工作之中。

患末期腎病的羅錦惠正等候換腎,她樂觀面對人生磨練,靜待重生。

棄用輪椅
腦萎少女:堅強走路

就讀中四的鄧廸雯自小患有小腦萎縮症,中二時病情惡化,影響平衡力和學習能力。「抄筆記有困難,我要抄到小息甚至食飯時間,而且寫字慢,同學一分鐘寫一版,我要用兩至三分鐘先寫到一版。」她修讀會計科,亦因為寫字慢而不能完成所有試題。患病同時令她失眠,上課時集中力不足,日間渴睡。

與同學一起站立

廸雯說:「以前有埋怨過自己點解要有呢個病,但見到澳洲冇手冇腳嘅力克(NickVujicic)仍有理想,覺得佢好叻,好堅強,自己都要咁。」她走路時盡力不依賴輪椅,用自己的雙腳走,學校早會時不會要求特別待遇,反而堅持和同學一起站立。
廸雯現時每半年要到腦科、骨科和眼科覆診,笑言:「好似每半年考中英數咁。」廸雯原本的理想是做老師,但因覺得說話不清楚故轉而想做文員,「搵到新嘅理想已經好滿意,且行行出狀元。」

患小腦萎縮症的鄧廸雯(左)接過社會福利署署長聶德權(右)頒發的獎狀。

樂觀人生
抗癌小子:唔係最慘

喜歡踢足球、打籃球和手球,曾經是球場活躍分子,因為骨癌而被迫放棄愛好。來年將升讀中七的盧紹熙卻樂觀面對,「我仲生存到已經好好。」

「開心過每一日已足夠」

去年5月,紹熙做運動回家後父親幫他按摩,發現他左邊肩胛骨腫起,紹熙以為拉傷肌肉,求醫卻獲告知患上惡性尤因氏瘤症(骨癌),需停學和接受化療。紹熙一共做了六次化療和十多次磁力共振治療,其間身上要拖着長長的拖管,如廁時需要父母幫忙用尿盆裝小便。第二期化療時,醫生為他切除左邊肩胛骨和附近肌肉,現在左手只能舉高約30度。
曾在學界手球比賽奪過獎項的紹熙,經朋友安慰,轉玩較靜態的運動,如釣魚。現在的紹熙說:「我唔覺得自己係最慘嗰個,新聞見到跳樓自殺不成嘅人反而砸死人,人生有好多變數,開開心心咁過每一日已經足夠喇。」

盧紹熙(右)感謝媽媽(左)的支持:「你無限嘅愛令我無言感激。」

黃寬洋獎勵計劃其餘14位得獎者

得獎者:庄景蕊
經歷:親歷四川大地震,亦因初來港語言不通,但積極克服

得獎者:鄭卓文
經歷:一度因學業壓力患上厭食症而接近死亡邊緣,後來恢復正常飲食和作息習慣

得獎者:鄭美娥
經歷:初中反叛甚至吸毒,見到母親因為生活辛勞,決心修心養性

得獎者:吳凱欣
經歷:自小被父母遺棄而否定自己,三度企圖自殺,在宗教教誨下重新認同個人價值

得獎者:林志偉
經歷:父親去世,隻身來港讀書,努力適應香港的生活

得獎者:黃小娃
經歷:中三移民香港,積極克服適應問題,與母親共同養家

得獎者:李詠瑤
經歷:自小被父母遺棄,擔起照顧妹妹責任,生活節儉

得獎者:潘輝煌
經歷:來自暴力家庭,初中時反叛,經社工輔導做義工幫助人

得獎者:呂澤興
經歷:有學習障礙,但努力改善,成績顯著改善

得獎者:甘珮瑤
經歷:天生手眼不協調,但堅持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得獎者:范演華
經歷:07年移民香港,做義工建立自信

得獎者:黃惠嫦
經歷:因家庭壓力情緒受困擾,堅強面對挫折,釋懷不少

得獎者:吳凱傑
經歷:曾誤交損友和吸煙,被父愛感動而改過

得獎者:盧曉雯
經歷:6歲患糖尿病,為控制病情懂得小心飲食,沒有埋怨,樂觀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