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手」 - 盧峯

「打手」 - 盧峯

前幾天有人突然跟我說,你寫的社論有點「梁效」的味道、影子。
聽到這個觀感及評語後先是呆了一呆,腦袋空白了好一陣子。吸收了第一波震盪後,心裏像有根刺那樣久久難以舒懷。
先說一點「梁效」的背景。對中共鬥爭史特別是文革後期及批林批孔情況有點認識的人都知道「梁效」是毛澤東御用寫作班子的筆名,成員主要是北京、清華兩校的教職員,包括一些文史老教授,而「梁效」就是兩校的諧音。據主力之一的范達人說,選「梁效」作名字也希望文章有良好效果。由於「梁效」是毛澤東的代言人,在政治壓倒一切,領袖萬壽無疆的年頭,「梁效」可說威名震全國,令人聞風喪膽。那時知識界有句順口溜說:「小報抄大報,大報抄梁效」,大家都緊跟「梁效」,避免站錯隊,立場錯了,不能翻身。
說我有些「梁效」影子的朋友當然不是說我有他那樣的影響力。寫評論文章十多年來,被人指點批評的時候相當多;最近幾星期更不時被質疑、圍剿、痛駡,有些過去的同路人還趕快劃清界線,跟我分道揚鑣。
據說,「梁效」的文字水平不錯,文章可讀性甚高。我想,說這番話的朋友不是要用「梁效」讚賞我的寫作水平。
剩下的理由,真正的原因也許是認為我是在「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成了政治打手、政治工具。從來沒有做「打手」的意圖或能力,可身為作者未能說服讀者,反而讓人有「顛倒黑白是非」的感覺,實在不合格,實在低手。
被稱為「梁效」已不算恭維,做半桶水的「梁效」更讓人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