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天然氣大約提供全球能源所需的兩成左右,不過天然氣和石油有一共通點,就是可以作為很多化工原材料的注入元素(feedstock),我們日常生活絕大部份用品包括肥料、塑膠、糖精、尼龍、油墨、輪胎及染料等,很多都是石化產品,這些衍生的下游產品,是其他能源物品所不能提供的,因為其他原料,主要是用來產生電力提供動力,不能用電的(如飛機),或對下游原材料石化品種的提供,更是無能為力及毫無貢獻。
太陽能風電成本貴
核能除了安全沒有保障外,核原料釙(Polonium)本身也有數量限制,不可能供應上千萬的反應堆使用。核能裝置非常笨重,非一般用途可以用上。
太陽能、水力、風能、煤層氣等能源只佔現時能源體系的1%以下,根本未成氣候,而且主要用來發電。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主席雷蒙(LeeRaymond)指出「太陽能、風能發電比用油或天然氣更貴,玉米乙醇汽油並不合算,製造時輸入的能量比產品輸出的更多」。
煤蘊藏多惜不環保
餘下最有價值的就是煤,佔全球能源24%,中國為全球產煤大國之一,其蘊藏量可用上千年,不過煤的每單元能量只有石油的四分一至一半,加上燃點需時,運輸困難,對環境污染嚴重,燃煤所產生的浮游微粒對健康證明有害;排出的硫化物、氧化碳等會造成溫室效應,對環境有害無益。
再者,煤只可以用來發電,不能用來直接行車或當作化工原材料,其應用範圍是有限的。開採及運輸煤炭需要大量重型機器及車輛,這些都是耗油「怪獸」,小一點石油都發動不了,假如無石油支撐,煤礦的開採也有困難。
鄺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