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外滙管理局一連五天以自問自答方式將管理政策對外披露,在最後一篇文章,外管局指「寬進嚴出」的管理要改變,要轉向均衡管理。在推進投資便利化方面,將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有選擇、分步驟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活動的限制,有序拓寬對外投資管道。分析指,此意味中央會進一步放寬內地資金在海外投資。
中國外管局改變執行已久的「寬進嚴出」政策,並放棄「批外滙」權。文章指出,傳統意義上,外滙局是「批外滙」的,目前外管局實行登記備案制度,只要境內企業的境外投資項目符合國家的境外投資產業政策,並獲得商務主管部門的批准,在外滙管理方面,沒有境外投資金額、投資資金來源或數量的限制,所謂「批外滙」已是歷史。
批完專案就是滙出資金,只要前期手續合規,企業可直接到銀行辦理,銀行負責向外滙局回饋資金滙出情況,企業不用到外管局「打照面」。
境內母公司准境外放貸
為令境外企業發展快速,經外管局批准,境內母公司還可在規定額度內對境外企業放款,也就是母公司直接「貸款」。對於境外企業在當地沒有根基,想從境外金融機構融資時,一般需要得到境內母公司擔保,這種擔保符合現行外滙政策,今後還要進一步簡化。上述政策完全反映外管局對企業大開方便之門,令他們較易獲得資金發展。
上述改變令「走出去」的外滙便利政策,實際上貫穿了投資的全部過程,境外投資用滙需求也可得到有效滿足。不過,現有政策與發展步伐有距離,外管局在文章中透露,完善相關法則已列入今後重點工作。
嚴打違規熱錢涉573億
長遠看,外管局認為無論是大規模順差或逆差均不可持續。另外,外管局於今年2月開始嚴打「熱錢」等異常跨境資金流入,已查實190宗涉嫌違規案件,涉案金額73.5億美元(約573億港元)。
總體來看,跨境資金流動分為合法合規的流動和違法違規的流動兩種。中國跨境資金流動大部份是合法合規和合理的,是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可以解釋,但不排除部份違法套利資金混入。
據統計,截至今年首季,該局批准88家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機構的總投資額度為170.70億美元,批准76家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機構的總投資額度為642.62億美元。
外管局四項新工作
1.推進貿易便利化
2.推進投資便利化
3.繼續加強對熱錢等異常跨境資金流入的監測分析和打擊
4.加大外滙市場產品創新力度,續支援多種主體進入銀行間外滙市場,改進銀行間外滙市場莊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