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年代 - 陶傑

君子年代 - 陶傑

聲樂家黃友棣逝世,一個在中學歌集裏的名字。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曾經到醫院探望過黃先生,在老人家的耳邊唱起他的名曲《杜鵑花》: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像村家的小姑娘──
民國有四大作曲家:黃友棣、黃自、蕭友梅、劉雪庵。四位名家,都是君子,他們為中華民國定義了那個時代的氣質:善良、正直、愛國,令中華民國,成為一個君子的國家。
四君子的影響很大,流音所及,幻開雲霞,教出了許多弟子:賀綠汀、周小燕、斯義桂、郎毓秀,從《花非花》到《天倫歌》,從《長城謠》到《教我如何不想他》,四五十年代的中國人,一代的情感教育,就是在一排流水般的黑白鍵的琴聲和陽光的金曲裏修煉成的。
旗袍和西裝,鋼琴和合唱,經歷過民國時代的孩子不會壞:聽《康定情歌》和《讀書郎》,看早年的《新兒童》和《兒童樂園》,詩可以群,可以怨,民國的氣質都很儒雅,人情味濃得化不開,稱呼對方,總是稱「您老」,說自己,愛稱「鄙人」,民國是中國兩千年的佳釀,那時,蕭友梅去萊比錫學音樂,蔣百里去柏林讀軍事,徐志摩在劍橋想師從羅素,胡適在美國讀自由和人權。燕京的校園草木茂盛,南京金陵女子學院的青衫翩翩。中國那時上承清末的博學鴻儒,旁徵傳教士來中國的基督教教化,黃友棣的音樂,是一個品味時代蒸餾的註解。
今天的台灣,民風淳樸,台北還很有人情味,國民黨的政府用箋直排文字,都是一縷日暮的殘陽。只是民國承傳的氣質儒雅,性格忠厚,一個民族,其時正處於欺詐和暴力的陰影裏,今天聽黃友棣,像森林裏看見一團小綿羊,不遠處虎狼環伺。在這樣的國度,善良終究要為邪惡吞滅,劣幣驅逐良幣,是一個民族悲劇的宿命。
如果時鐘可以撥回去,我想向森林呼喊:這樣的音樂,柔軟而精細,小心啊,怎可如此不設防,小心啊,如果,如果許多事可以從頭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