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球股市上半年受歐洲債務問題、失業率高企、經濟雙底衰退等憂慮困擾,表現差強人意。嘉信理財認為,今年股市難寄厚望,各國政府為長遠經濟發展着想,就算犧牲短期增長,也必須嚴控財赤,否則一旦財赤失控演變成信心危機,將釀成更大禍害。
記者:陳韻妍
嘉信理財首席投資策略師LizAnnSonders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雖然環球經濟呈現緩慢增長勢頭,但各國經濟數據時好時壞,令市場對復蘇前路存在疑問,加上目前股市充斥大量對冲基金、高頻交易盤等短炒熱錢,令股市波動性大增,特別是每日收市前最後一小時,波動特別大,預計下半年股市走勢與上半年相若,即有波幅無升幅。
料大市有波幅無升幅
自去年底以來,歐豬五國(PIIGS)債務危機不僅揮之不去,更有向周邊國家蔓延之勢,令市場人心惶惶。
Sonders坦言,發達國家財赤能否受控,是目前最大的投資風險,財赤惡化會增加後市不明朗因素,打擊消費者信心,企業也會因前路茫茫而不願增加開支,最終導致全球經濟增長停滯不前,因此重建消費者及企業信心,政府首要便是改正過往「開大水喉」的做法,緊縮開支。
她指出,歐洲政府的削減財赤計劃,肯定會減慢經濟復蘇力度,歐豬五國更可能難逃雙底衰退,但削赤是正確且必須做的事,雖然政府繼續大力放水可能有助經濟快速復元,惟會令財赤問題進一步惡化,衍生更大問題,因此考慮到長期經濟發展下,短期增長是必須犧牲的,否則屆時財赤一發不可收拾,後果不堪設想。
相信歐元區不會瓦解
近日不少人擔心債務危機會觸發歐元區解體,Sonders稱,歐元區存在先天缺陷,目前歐元區是將不同政治體系、經濟環境及擁有不同財政部的歐洲國家,置於同一個貨幣聯盟,形成只有貨幣是一致、但政治及經濟各異的情況,以致債台高築的國家如希臘,遲遲未能度過難關。
她不排除希臘會退出歐元區,甚至會有國家步其後塵;但歐元會繼續存在,不會瓦解,惟成員國可能有變。
Sonders又表示,歐元區要屹立不倒,成員國應在經濟範疇上加強融合,甚至設立一個歐元區財政部來統一處理財赤問題,或容許歐洲國家各自擁有印刷歐元的權利。
LizAnnSonders簡歷
履歷:
‧2002年加入嘉信理財,擔任首席投資策略師兼高級副總裁
‧曾於AvatarAssociates任職,升至董事總經理及投資組合高級經理
‧曾出任USTrust董事總經理及投資政策委員會成員
獎項:
‧2006年獲美國《SmartMoney》雜誌選為華爾街「最具影響力的30人」之一
‧2009年獲《美國銀行家》雜誌選為年度「金融界最具權力25非銀行業女性」之一,並獲《Kiplinger's》雜誌選為最佳策略師
‧2010年獲美國《WealthManager》雜誌評為2010年財富女性50強
20年之內
人民幣勢成儲備貨幣
金融海嘯後,東方勢力迅速冒起。嘉信理財首席投資策略師LizAnnSonders坦言,美國的超級大國標籤已日漸褪色,全球將由一個重心大國,變成多個經濟體系並存局面,美元的外滙儲備貨幣角色,亦會被包含人民幣等一籃子貨幣所取代。
美元地位降 外儲多元化
她表示,隨着中國等亞洲國家高速成長,全球已變成多個權力核心,變相對美國形成制衡作用,美元地位亦會因而下降,不同地區會由不同貨幣做主導,各國外儲會更多元化,不排除20年內,各國貨幣佔外儲的比重趨於平衡,人民幣肯定成為儲備貨幣。
她預計,今年人民幣會有單位數字升幅,雖然升值會影響出口,但符合中國政府催谷內需,將經濟由出口主導轉型至內部消費的政策,所以近日中國容許工資上漲,便是為了增強國民購買力,亦可改善中國與其他貿易夥伴的關係,令中美貿易逆差縮窄。
勸喻股民
投資前計劃更勝策略
不少著名投資者都有其獨特的投資策略,然而,擁有20年投資經驗的LizAnnSonders認為,投資前的考慮,比揀選合適的投資策略更為重要,「與其捕捉入市最佳時機,不如做好準備,那麼任何時候都是入市良機。」
她稱,投資者往往只會關心「何時入市,何時沽貨」,或直接想應該買或沽那隻股票,相反卻忽略了制訂長期投資計劃的重要性,沒有在投資前慎重考慮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程度;而缺乏投資計劃的投資者,情緒很容易會被市場短期波動所牽制,因此作出錯誤的投資決定。
宜按市況調整組合
投資除了有周詳計劃外,她亦建議投資者可趁市況轉變時,調整投資組合,不要坐以待斃,而投資組合內要涉足多種投資工具,如股票、債券、黃金等,分散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