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間諜回國難過正常生活

俄間諜回國難過正常生活

俄羅斯向來會不惜代價救回在別國被捕的間諜,而那些間諜回國後通常獲英雄式待遇,但不代表他們之後可以快樂生活,因為前間諜這個特殊「標籤」,往往成為他們過正常生活的絆腳石。
由蘇聯時代起,俄羅斯已有向間諜致敬的傳統。間諜埃布爾(RudolfAbel)1957年在美國紐約被捕,克里姆林宮五年後成功爭取以被擒的美軍偵察機機師鮑爾斯(GaryPowers)來交換,成為國家英雄,生活無憂,1971年病逝後,蘇聯在1990年更為埃布爾發行紀念郵票。

縱情杯中物

但有錢有面不代表快樂。在冷戰時期為蘇聯在英國當間諜的莫洛迪(KononMolody),回國後雖獲英雄式歡迎,但生活得並不快樂,不時批評當局處理經貿的手法,最終只獲政府安排做些無關痛癢的工作,他亦從此縱情杯中物。
曾為蘇聯間諜的卡爾.克歇爾(KarlKoecher)和太太哈娜(Hana),1986年以間諜交換方式獲釋後回到捷克,獲捷克共產政府視為英雄,給兩人送車送樓。哈娜之後在布拉格從商,入稟法庭投訴當局公佈她當年的間諜活動,毀了她的生意,但被法庭駁回。
美國《華盛頓郵報》